上海城区典型臭氧污染VOCs特征及潜势分析

被引:12
作者
崔虎雄
吴迓名
段玉森
高松
王东方
包权
伏晴艳
机构
[1]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典型污染;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 上海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5 [光化学烟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对上海城区典型臭氧污染(2010年7月28日—8月2日)挥发性有机物(VOCs,C2—C12)进行了自动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臭氧污染过程中VOCs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双峰特征,日最高小时体积分数为40×10-9~60×10-9;具体组分依次为烷烃14.3×10-9(44.8%)、芳香烃10.1×10-9(31.7%)、烯烃5.3×10-9(16.7%)和乙炔2.05×10-9(6.4%)。用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OFP)对不同污染阶段VOCs大气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VOCs的OFP每日也呈现典型的双峰变化特征,污染期OFP比污染前高一倍以上,具体贡献水平依次为芳香烃(44%~66%)、烯烃(20%~40%)、烷烃(12%~16%)和乙炔(<1%);具体关键活性物种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乙烯、丙烯等芳香烃和烯烃物种,占总OFP的70%以上。不同污染阶段O3与OFP之间存在典型的负相关关系,不同污染日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每日OFP最低水平为0.10 mg/m3~0.20 mg/m3,说明上海城区大气活性较强,臭氧浓度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上海市郊春季臭氧及其前体物观测研究 [J].
黄志新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5) :87-89+99
[2]   上海市城区春节和“五一”节期间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J].
王红丽 ;
陈长虹 ;
黄成 ;
李莉 ;
程真 ;
陈明华 ;
郑晓红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9) :1749-1757
[3]   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J].
陆克定 ;
张远航 ;
苏杭 ;
邵敏 ;
曾立民 ;
钟流举 ;
向运荣 ;
张志忠 ;
周崇光 ;
Andreas Wahner .
中国科学:化学, 2010, 40 (04) :407-420
[4]   上海大气面源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O的影响 [J].
李锦菊 ;
伏晴艳 ;
吴迓名 ;
陆涛 ;
杨冬青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 (05) :54-57
[5]   上海地区臭氧周末效应研究 [J].
唐文苑 ;
赵春生 ;
耿福海 ;
彭丽 ;
周广强 ;
高伟 ;
许建明 ;
Xuexi Tie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1) :99-105
[6]   天津市臭氧污染现状与污染特征分析 [J].
刘彩霞 ;
冯银厂 ;
孙韧 .
中国环境监测, 2008, (03) :52-56
[7]   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 [J].
谈建国 ;
陆国良 ;
耿福海 ;
甄新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515-520
[8]   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 [J].
张爱东 ;
王晓燕 ;
修光利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6) :21-26
[9]   上海市中心城区臭氧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 [J].
张元茂 ;
郑叶飞 ;
楼文艳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 (05) :15-20
[10]   广州地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J].
陈洪伟 ;
李攻科 ;
李核 ;
张展霞 ;
王伯光 ;
李拓 ;
罗海鲲 .
环境化学, 2003, (01)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