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桂东早古生代地层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对华夏陆块加里东期构造事件性质的约束
被引:27
作者:
李青
[1
,2
]
段瑞春
[3
,4
]
凌文黎
[3
,4
]
胡明安
[1
]
张军波
[3
,4
]
杨振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广西大瑶山;
早古生代;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加里东期构造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广西东部大瑶山-大明山地区分别位于早古生代不整合面之下和之上的寒武纪和泥盆纪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除少数为早太古宙锆石外,寒武纪地层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有2.7~2.6、~1.8、1.4~1.1和~1.0Ga四组峰值及分别为250Ma和105Ma的热液改造年龄记录;泥盆纪地层碎屑锆石除少数具有古太古代年龄外,其余主要形成于~1.7和~1.0Ga,并记录了强烈的~100Ma的热改造事件.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具有华夏陆块的属性,扬子与华夏陆块的边界应位于该区西北以远;经加里东构造事件后,研究区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发生了改变,因而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在本区并没有显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加里东事件可能指示了已裂开古陆块与华夏陆块间发生的斜向碰撞,而大瑶山-大明山地区为沿垂直于该碰撞方向挤压形成的被动盆地.区域地层中部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组成的重置和热液锆石的形成,反映了研究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存在大规模流体参与的热改造事件,这些热液对流作用应是导致本地区乃至整个华南褶皱带陆缘Au-Cu多金属矿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02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