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再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构造模型
被引:24
作者: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琚宜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韦利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李广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带;
构造剖面;
沉积对比;
喜马拉雅陆缘弧;
新构造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作为欧亚与印度板块缝合线的雅江蛇绿岩带在野外并未发现统一的构造极性,岩石处于脆性-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构造样式沿南北剖面上总体呈现对称状;两侧复理石建造与蛇绿岩套之间没有大型南北向剪切糜棱岩带;局部可直接观察到复理石与蛇绿岩深海沉积整合接触;许多"构造混杂岩"属于深水陡坡滑塌堆积;蛇绿岩带南北两侧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演变具有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蛇绿岩带常以狭窄的平行条带产出.此外,高喜马拉雅的基底岩石组合可与拉萨地块及羌塘基底进行宏观对比,但与印度陆块则有很大区别.上述地质特征暗示雅江蛇绿岩带属于部分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真正界线—新特提斯洋可能位于喜马拉雅南坡西瓦里克覆盖之下.新的构造演化框架是:晚三叠世起,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高喜马拉雅陆弧被向南拉出,弧后盆地张开.晚侏罗至晚白垩世,弧后盆地陆续出现线状洋壳;其北侧形成冈底斯岩浆弧.从古新世早期起,弧后盆地塌缩,并伴随高喜马拉雅弧与欧亚碰撞而完全闭合.盆地内条带状新洋壳向南、北两侧小规模俯冲,沉积层褶皱冲断,形成构造混杂带,海相陆续消失.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中期,印度陆块与高喜马拉雅陆弧发生陆-弧碰撞,北侧发育冈底斯盖层林子宗火山岩系.中新世中期至今,高原南部地壳透入性变形缩短,区域性隆升,伴随藏南滑移系、穹窿作用和南北向裂谷发育,残留的雅江弧后洋壳整体出露.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6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喜马拉雅造山带变泥质岩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曾令森
;
梁凤华
;
许志琴
;
戚学祥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517-1527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梁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张建新
;
曾令森
;
姜枚
.
中国地质,
2006, (02)
:221-238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张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印度板块的北缘在哪里?
[J].
刘葵
;
赵文津
;
江万
;
吴珍汉
.
地质通报,
2006, (Z1)
:43-47

刘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赵文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江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吴珍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印度/亚洲碰撞——南北向和东西向拆离构造与现代喜马拉雅造山机制再讨论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戚学祥
;
崔军文
;
李海兵
;
陈方远
.
地质通报,
2006, (Z1)
:1-14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陈方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5]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J].
方爱民
;
阎臻
;
刘小汉
;
陶君容
;
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潘裕生
.
古生物学报,
2005, (03)
:435-445

方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阎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陶君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潘裕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J].
方爱民
;
闫臻
;
刘小汉
;
潘裕生
;
李继亮
;
俞良军
;
陶君容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2)
:54-62

方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闫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俞良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陶君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7]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J].
潘桂棠
;
王立全
;
尹福光
;
朱弟成
;
耿全如
;
廖忠礼
.
地质通报,
2004, (Z2)
:933-939

潘桂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立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尹福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朱弟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耿全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廖忠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8]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矿物学特征及时代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郑来林
;
孙志明
;
欧春生
;
董翰
;
王小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2)
:1-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来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湖北武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孙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湖北武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欧春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湖北武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董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湖北武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王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湖北武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9]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构造带中石英(片)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变质条件探讨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郑来林
;
孙志明
;
欧春生
;
董翰
;
王小伟
.
矿物岩石,
2004, (01)
:76-8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来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孙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欧春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董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王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0]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J].
潘桂棠
;
王立全
;
朱弟成
.
地质通报,
2004, (01)
:12-19

潘桂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立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朱弟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