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8
作者
王胜蓝
周宝同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空间关联; 重庆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时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重庆市的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是碳源和碳汇的主要来源.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形成了以主城核心区为主的高高集聚区和以渝东北、渝东南为主的低低集聚区,以主城周边为主的低高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重庆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D].秦山平.西南大学.2014, 02
[2]  
The annual net flux of carbon to the atmosphere from changes in land use 1850–1990 *.[J].R. A. HOUGHTON.Tellus B.1999, 2
[3]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 [J].
孙赫 ;
梁红梅 ;
常学礼 ;
崔青春 ;
陶云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154-162
[4]   基于ArcGIS的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研究 [J].
罗海秀 ;
王龙昌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 (03) :91-97
[5]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J].
刘建 ;
李月臣 ;
曾喧 ;
唐付平 .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01) :262-266+363
[6]   基于能源消费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 [J].
吴仕海 ;
张安明 ;
曹伟 ;
李映晖 ;
李灿 ;
黄九松 ;
严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 (01) :65-72
[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路昌 ;
雷国平 ;
张慧 ;
周浩 ;
田雅雯 ;
单凯凯 ;
朱丹彤 .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 (06) :245-250
[8]   重庆市农田系统碳源/汇特征及碳足迹分析 [J].
周陶 ;
高明 ;
谢德体 ;
魏朝富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1) :96-102
[9]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 [J].
林锦耀 ;
黎夏 .
地理研究, 2014, 33 (02) :349-357
[10]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 [J].
彭文甫 ;
樊淑云 ;
潘荟交 ;
毛欢 ;
周介铭 ;
赵景峰 ;
杨存建 .
生态经济, 2013, (09) :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