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记录的6400年以来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

被引:7
作者
胡亚楠 [1 ,2 ]
许清海 [1 ,2 ]
张生瑞 [1 ,2 ]
穆会双 [1 ,2 ]
李阳 [1 ,2 ]
李曼玥 [1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P534.632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070905 ;
摘要
本文对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地表下65~75cm、140~150cm、190~200cm和300~310cm处的4块泥质样品进行了AMS(14)C测年,校正后的年代分别为2117cal.a B.P.、3081 cal.a B.P.、5481 cal.a B.P.和6420cal.a B.P.,表明籍箕滩剖面305cm以上地层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籍箕滩剖面的孢粉、炭屑和磁化率分析,揭示了研究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6400~5800cal.a B.P.,气候总体温暖湿润,籍箕滩南面的浅山地带可能有森林生长,孢粉百分比和炭屑含量的变化表明,该阶段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非常敏感。6000cal.a B.P.前人类活动使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遭到一定破坏;6000~5800cal.a B.P.,籍箕滩周边的人类活动可能有所减弱或迁移他处,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得到一定恢复;5500 cal.a B.P.左右的降温事件和4000 cal.a B.P.左右的干旱事件以及人类活动,使得泥河湾盆地的森林植被破坏后再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景观,草原植被迅速发展;4000~2000cal.a B.P.,气候以冷干为主,区域内森林植被几近消失,只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小片阔叶灌丛林生长,植被类型表现为草原或干草原。泥河湾盆地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地方的对比表明,东亚季风的衰退具同步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46 / 9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1 条
[1]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磁化率的解释.[D].吉云平.北京大学.2007, 03
[2]   Indicator pollen taxa of human-induced and natural vege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J].
Li, Manyue ;
Xu, Qinghai ;
Zhang, Shengrui ;
Li, Yuecong ;
Ding, Wei ;
Li, Jianyong .
HOLOCENE, 2015, 25 (04) :686-701
[3]  
A dramatic climatic transition at ~4000 cal. yr BP and its cultural responses in Chinese cultural domains.[J].Liu; Fenggui;Feng; Zhaodong.The Holocene.2012, 10
[4]   A high-resolution stalagmite record of the Holocene East Asian monsoon from Mt Shennongjia, central China [J].
Dong, Jinguo ;
Wang, Yongjin ;
Cheng, Hai ;
Hardt, Ben ;
Edwards, R. Lawrence ;
Kong, Xinggong ;
Wu, Jiangying ;
Chen, Shitao ;
Liu, Dianbing ;
Jiang, Xiuyang ;
Zhao, Kan .
HOLOCENE, 2010, 20 (02) :257-264
[5]   Long term evolution and chaotic diffusion of the insolation quantities of Mars [J].
Laskar, J ;
Correia, ACM ;
Gastineau, M ;
Joutel, F ;
Levrard, B ;
Robutel, P .
ICARUS, 2004, 170 (02) :343-364
[6]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harcoal rich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a Roman bath-house; Butrint (Southern Albania).[J].Mark W Hounslow;Alex Chepstow-Lusty.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2002, 25
[7]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孢粉记录研究 [J].
赵琳 ;
马春梅 ;
林留根 ;
朱诚 ;
方伊曼 ;
张愈 .
第四纪研究, 2014, 34 (01) :16-26
[8]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花粉产量及其定量重建古植被的作用 [J].
许清海 ;
曹现勇 ;
Fang TIAN ;
张生瑞 ;
李月丛 ;
李曼玥 ;
李洁 ;
刘耀亮 ;
梁剑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12) :2016-2028
[9]   北京新5孔第四纪孢粉记录及其对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郭高轩 ;
蒋汉朝 ;
蔡向民 ;
刘久荣 ;
徐红艳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6) :1160-1170
[10]   泥河湾陆相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研究及其对古湖泊演化的指示意义 [J].
年小美 ;
周力平 ;
袁宝印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3) :4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