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孢粉记录研究

被引:13
作者
赵琳 [1 ]
马春梅 [1 ]
林留根 [2 ]
朱诚 [1 ]
方伊曼 [1 ]
张愈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藤花落遗址; 孢粉分析; 龙山文化; 气候与环境;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K871.13 [新石器时代];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060102 ;
摘要
对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两个剖面的55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对比Rb/Sr,结果表明:1)龙山文化出现之前,银杏科、胡桃科、榆属、常绿栎属、桑属百分含量高,松属、云杉属少,莎草科含量很高,藜、蒿花粉含量很低,植被特征以落叶阔叶树为主。2)龙山文化早期,木本花粉含量逐渐降低直至处于低谷期,草本花粉逐渐占主导。胡桃、枫杨、落叶栎、桑等阔叶树数量显著减少,松的数量显著增加,草本花粉中藜科、蒿属含量少,莎草科、香蒲属数量仍较高,此时植被特征为含少量针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林下草本植物繁盛。Rb/Sr较低,推测该阶段可能存在显著的降温;草本花粉中,禾本科花粉占主导地位,说明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木本花粉百分含量、Rb/Sr变化波动较大,可能存在气候突变事件。3)在龙山文化之间的自然沉积层,乔木和灌木数量增加,草本数量减少,木本植物占优势。落叶栎、栗、榆、桑含量高,出现常绿栎,莎草科数量很低,水龙骨数量多,此时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树为主的植被特征。4)龙山文化晚期,木本植物占优势。在乔木和灌木植物中,榆属、常绿栎属、落叶栎属、枫杨属数量较高,含少量的银杏科、松属;草本植物中,藜科、蒿属植物数量少,莎草科植物含量高,反映了含常绿成分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此时,Rb/Sr值较高,因此推测此时的气候较温暖湿润。5)藤花落遗址地层记录了4500~4000aB.P.植被与气候环境信息,响应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中晚全新世转型期间由暖湿转向温凉干燥的气候环境变化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初步研究 [J].
萧家仪 ;
祁国翔 ;
丁金龙 ;
肖霞云 ;
陈晔 ;
吕燕 .
文物, 2013, (01) :86-89
[2]   瓯江三角洲南翼晚第四纪孢粉、藻类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张梦莹 ;
范代读 ;
吴国瑄 ;
尚帅 ;
陈玲玲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6) :1234-1247
[3]   基于孢粉的新疆全新世植被重建 [J].
冯晓华 ;
阎顺 ;
倪健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2) :304-317
[4]   河北阳原侯家窑遗址孢粉组合特征及揭示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 [J].
浑凌云 ;
许清海 ;
张生瑞 ;
王法岗 ;
刘连强 ;
李建勇 ;
李曼玥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951-961
[5]   中坝制盐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古环境 [J].
李宜垠 ;
赵凤鸣 ;
李水城 ;
崔海亭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4) :730-735
[6]   香港西贡壕涌新石器以来的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 [J].
杨士雄 ;
郑卓 ;
谭惠忠 ;
张镇洪 ;
王宏 ;
李杰 .
热带地理, 2011, 31 (04) :339-345
[7]   甘肃省临夏盆地更新世早期湖泊沉积孢粉记录的古气候演化 [J].
董铭 ;
方小敏 ;
史正涛 ;
明庆忠 ;
苏怀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104-111
[8]   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 [J].
温锐林 ;
肖举乐 ;
常志刚 ;
翟大有 ;
周朗 ;
许清海 ;
李月从 ;
SItoh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6) :1105-1115
[9]   柴达木盆地湖泊孢粉记录的生态与气候解释:不同海拔地区的湿度变化差异 [J].
赵艳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6) :1088-1096
[10]   广西钦州湾海岸带孢粉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 [J].
李贞 ;
李珍 ;
张卫国 ;
李杰 ;
孟宪伟 ;
刘乐军 ;
李朝新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59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