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孢粉记录研究

被引:13
作者
赵琳 [1 ]
马春梅 [1 ]
林留根 [2 ]
朱诚 [1 ]
方伊曼 [1 ]
张愈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藤花落遗址; 孢粉分析; 龙山文化; 气候与环境;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K871.13 [新石器时代];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060102 ;
摘要
对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两个剖面的55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对比Rb/Sr,结果表明:1)龙山文化出现之前,银杏科、胡桃科、榆属、常绿栎属、桑属百分含量高,松属、云杉属少,莎草科含量很高,藜、蒿花粉含量很低,植被特征以落叶阔叶树为主。2)龙山文化早期,木本花粉含量逐渐降低直至处于低谷期,草本花粉逐渐占主导。胡桃、枫杨、落叶栎、桑等阔叶树数量显著减少,松的数量显著增加,草本花粉中藜科、蒿属含量少,莎草科、香蒲属数量仍较高,此时植被特征为含少量针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林下草本植物繁盛。Rb/Sr较低,推测该阶段可能存在显著的降温;草本花粉中,禾本科花粉占主导地位,说明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木本花粉百分含量、Rb/Sr变化波动较大,可能存在气候突变事件。3)在龙山文化之间的自然沉积层,乔木和灌木数量增加,草本数量减少,木本植物占优势。落叶栎、栗、榆、桑含量高,出现常绿栎,莎草科数量很低,水龙骨数量多,此时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树为主的植被特征。4)龙山文化晚期,木本植物占优势。在乔木和灌木植物中,榆属、常绿栎属、落叶栎属、枫杨属数量较高,含少量的银杏科、松属;草本植物中,藜科、蒿属植物数量少,莎草科植物含量高,反映了含常绿成分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此时,Rb/Sr值较高,因此推测此时的气候较温暖湿润。5)藤花落遗址地层记录了4500~4000aB.P.植被与气候环境信息,响应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中晚全新世转型期间由暖湿转向温凉干燥的气候环境变化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31]   中国北方森林植被主要表土花粉类型对植被的指示性 [J].
李月丛 ;
许清海 ;
肖举乐 ;
阳小兰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598-608
[32]   中国北方几种主要森林群落表土花粉组合特征研究 [J].
许清海 ;
李月丛 ;
阳小兰 ;
郑振华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585-597
[33]   甘肃西峰6.2~2.4MaB.P.红粘土中孢粉记录及古植被演化 [J].
李杰 ;
旺罗 ;
裴云鹏 ;
彭淑贞 .
第四纪研究, 2005, (04) :467-473
[34]   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太湖地区的古环境 [J].
张瑞虎 .
古生物学报, 2005, (02) :314-321
[35]   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分析及环境变化 [J].
孙雄伟 ;
夏正楷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289-294
[36]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反映的环境变化 [J].
阎顺 ;
李树峰 ;
孔昭宸 ;
杨振京 ;
倪健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463-468
[37]   孢粉记录的岱海盆地1500年以来气候变化 [J].
许清海 ;
肖举乐 ;
中村俊夫 ;
阳小兰 ;
杨振京 ;
梁文栋 ;
井内美郎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341-347
[38]   我国中原地区3500 aBP前后的异常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 [J].
夏正楷 ;
王赞红 ;
赵青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9) :881-888
[39]   鄂尔多斯东部4000余年来的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探讨 [J].
许清海 ;
孔昭宸 ;
陈旭东 ;
阳小兰 ;
梁文栋 ;
孙黎明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05-112
[40]   香港壕涌遗址孢粉、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考古 [J].
黄翡 ;
裴安平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 (04) :39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