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5孔第四纪孢粉记录及其对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19
作者
郭高轩 [1 ]
蒋汉朝 [2 ]
蔡向民 [3 ,4 ]
刘久荣 [1 ]
徐红艳 [2 ]
机构
[1]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4]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键词
孢粉; 第四纪; 北京; 湖相沉积;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1 [];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070903 ;
摘要
为探讨更新世我国北方植被演化特征,对北京凹陷新5孔河湖相沉积进行孢粉植物群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过去2.3Ma尤其1.7Ma以来北京地区总体上为疏林草原-草原植被所覆盖,西部和北部的山地上生长以松(Pinus)为主的针叶树。主要孢粉类型的含量变化显示,2.3~2.1Ma期间气候温和半干旱。1.70~1.45Ma期间,北京地区冬季气温下降,导致山地针叶树增加;同时,夏季风也得到了增强,导致落叶阔叶树和喜湿草本得到发展;这表明这一时期北京地区的季节性较早期(2.3~2.1Ma)明显增强。1.45~1.05Ma期间研究区气候延续了前期气候特征,并维持相对稳定。1.05~0.94Ma期间,针叶树松属花粉含量明显降低,随后自0.94Ma开始含量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对中更新世过渡期及随后全球冰量增加的响应。极地冰量增加,北半球径向温度梯度变陡,导致东亚冬季风加强。另一方面,1.05~0.94Ma期间,无论是落叶阔叶树花粉含量,还是喜湿草本和蕨类孢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显示向上减少的变化趋势,暗示东亚夏季风在1.05~0.94Ma期间总体增强随后逐步减弱的变化趋势。据此我们推测,自中更新世气候过渡期开始,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均明显增强。但伴随极地冰盖发展和全球气温下降,东亚冬季风持续增强而东亚夏季风则显示逐步减弱的变化趋势,使得我国中北部许多地区出现植被与环境短暂恢复后逐步衰退的演化趋势。自约0.5Ma开始,研究区以松为代表的针叶树花粉逐步减少,落叶阔叶树花粉含量也开始降低,反映研究区明显变干,相对喜湿的草本和木本逐步为喜干旱的蒿(Artemisia)和藜科(Chenopodiaceae)所代替。研究区这样的孢粉植物群演化模式与东亚、北太平洋乃至南半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过,中更新世全球气候过渡以及约0.5Ma显著转变的驱动因素还不清楚,值得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60 / 117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末次盛冰期以来陕北黄土高原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J].
程玉芬 ;
姜文英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982-989
[2]   河北阳原侯家窑遗址孢粉组合特征及揭示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 [J].
浑凌云 ;
许清海 ;
张生瑞 ;
王法岗 ;
刘连强 ;
李建勇 ;
李曼玥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951-961
[3]   辽西城子山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及环境效应 [J].
赵克良 ;
李小强 ;
周新郢 ;
孙楠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8-15
[4]   我国末次冰消期古气候时空演化特征初探 [J].
毛雪 ;
蒋汉朝 ;
杨桂芳 ;
徐红艳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57-65
[5]   内蒙古巴彦查干湖白云石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J].
姜文英 ;
吴海斌 ;
储国强 ;
袁宝印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6) :1116-1120
[6]   永定河形成时代研究 [J].
蔡向民 ;
郭高轩 ;
栾英波 ;
孙知明 ;
梁亚南 ;
姜龙群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1) :167-174
[7]   周口店东洞洞穴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J].
王海芝 ;
程捷 .
第四纪研究, 2008, (06) :1090-1097
[8]   关中地区的新石器古文化发展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 [J].
吕厚远 ;
张健平 .
第四纪研究, 2008, (06) :1050-1060
[9]   吉林柳河哈尼湖13.1~4.5cal.kaB.P.古气候演化的高分辨率孢粉记录 [J].
喻春霞 ;
罗运利 ;
孙湘君 .
第四纪研究, 2008, (05) :929-938
[10]   MIS 3阶段以来河北黄骅北部地区海侵与气候期对比 [J].
王强 ;
张玉发 ;
袁桂邦 ;
张文卿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7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