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东洞洞穴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12
作者
王海芝 [1 ,2 ]
程捷 [2 ]
机构
[1]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FeO/Fe2O3; SiO2/Al2O3; 东洞; 周口店; 早更新世; 古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周口店地区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中更新世时期,而缺乏对早更新世时期环境变化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缺少保存完好的早更新世沉积记录造成的。随着对20世纪80年代在周口地区发现的东洞剖面,发现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早更新世剖面,为研究早更新世时期的古环境变化特征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为了重建早更新世时期的古环境变化特征,利用XRF对东洞洞穴沉积物的主要元素(SiO2,Al2O3,Fe2O3和CaO)的化学组成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同时对沉积物中的FeO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东洞剖面沉积物的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占41.6%58.9%,其次是Al2O3和Fe2O3,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9%29.63%和5.00%9.81%。Al2O3和Fe2O3在剖面上与SiO2含量成明显的镜像变化关系,显示出Al2O3和Fe2O3对沉积物中SiO2含量的稀释作用。另外,Fe2O3与Al2O3在剖面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Fe2O3主要富集在富铝的矿物中。从元素含量在剖面的上分布看,东洞剖面的化学组成发生3次大的波动,主要表现为SiO2和FeO含量增高,而Fe2O3与Al2O3含量的减少。这3次波动分别出现在剖面的15.3~14.6m,11.0~9.9m和8.40~7.84m深度处。在3次化学组成的波动出现的同时,指示沉积物风化程度和温度变化的Si/Al(SiO2/Al2O3)和FeO/Fe2O3比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值增高,指示了3次大的干冷事件。另外,在剖面上部(10.00~7.84m,即第2次事件以后)SiO2/Al2O3和FeO/Fe2O3比值变高且波动频繁,表明自第2次干冷事件后沉积区的环境变得不稳定,逐渐向冷干气候转变。东洞剖面的地球化学记录(SiO2/Al2O3和FeO/Fe2O3)与泾川黄土剖面的粒度曲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支持了东洞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与黄土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通过与泾川粒度曲线的对比发现,东洞剖面记录的3次干冷事件在时段上分别对应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L26,L15和L13。
引用
收藏
页码:1090 / 10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定年与早期人类演化 [J].
朱日祥 ;
邓成龙 ;
潘永信 .
第四纪研究, 2007, (06) :922-944
[2]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剖面磁性特征及环境意义 [J].
王红强 .
第四纪研究, 2007, (06) :1081-1091
[3]   东秦岭南洛河上游黄土地层年代的初步研究及其在旧石器考古中的意义 [J].
鹿化煜 ;
张红艳 ;
王社江 ;
RCosgrove ;
赵存法 ;
TStevens ;
赵军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559-567
[4]   西峰剖面午城黄土古风化强度变化与早更新世季风环境演化 [J].
周鑫 ;
郭正堂 ;
彭淑贞 ;
郝青振 ;
肖国桥 ;
葛俊逸 ;
秦利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645-650
[5]   钻探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层与第四纪气候变化 [J].
鹿化煜 ;
王先彦 ;
孙雪峰 ;
王晓勇 ;
弋双文 ;
周亚利 ;
刘全玉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30-241
[6]   黄土剖面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定量分析与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J].
季峻峰 ;
陈骏 ;
WBalsam ;
刘连文 ;
陈旸 ;
赵良 ;
周玮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21-229
[7]   黄土-红粘土记录的构造尺度气候变化 [J].
熊尚发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42-250
[8]   特征时期黄土高原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特征与气候梯度 [J].
葛俊逸 ;
郭正堂 ;
郝青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62-968
[9]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 [J].
吴新智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02-709
[10]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 [J].
陈胜前 .
第四纪研究, 2006, (04) :52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