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及实现策略——知识的定位与价值转向视角

被引:28
作者
王明娣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知识定位; 价值实现; 深度学习; 发生机制;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21.02.007
中图分类号
G632.4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知识的定位经历了由表征性与科学性的传统型向经验性与生成性的现代型变革,并进入了多元性与文化性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如此,走向深度学习的知识性质体现出建构性、情境性、融合性及迁移性的特征。从知识价值转向来看,知识运用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归宿与目的,但学生的知识经验、知识结构与知识情景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基础与核心,教师"适应性"引导和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学支持作用。应该从掌握基本知识到建构知识结构再到实践知识运用,最终通过知识反思逐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泰勒与多尔课程观的比较及其启示.[D].张林林.天津师范大学.2011, 12
[12]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论研究:聚焦深度学习 [J].
安富海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57 (05) :119-126
[14]   从表征主义到生成主义——论课程知识观的重建 [J].
张良 .
中国教育科学, 2019, 2 (01) :110-120+142
[15]   论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 [J].
钱旭升 .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 (09) :68-74
[16]   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 [J].
郭元祥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 (03) :1-11
[17]   深度学习及其意义 [J].
郭华 .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 (11) :25-32
[18]   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化课程设计 [J].
张琼 ;
胡炳仙 .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06) :26-32
[19]   西方课程知识观的演变:选择、组织与呈现 [J].
张文毅 ;
于晓敏 .
中国大学教学, 2016, (03) :32-37
[20]   论课程知识观的传统及其改造——一项课程学术史的考察 [J].
张良 ;
张寅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02) :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