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对侵蚀退化红壤碳吸存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谢锦升 [1 ]
杨玉盛 [2 ]
解明曙 [1 ]
黄石德 [3 ]
钟炳林 [4 ]
岳辉 [4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不详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4] 不详
[5]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6]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局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植被恢复; 碳吸存; 退化红壤; 土壤侵蚀;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6.023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侵蚀退化土壤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恢复我国大面积退化土壤对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汀县河田镇研究了侵蚀退化裸地恢复为马尾松、板栗园和百喜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试图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以及侵蚀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吸存潜力和速率。裸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极低,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而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储量,0~5 cm土层受植被恢复影响最大,40 cm以下土层深度受植被恢复的影响很小,0~20 cm土层是储存有机碳的主要层次。以次生林为参照,裸地土壤的碳吸存潜力为56 t/hm2,而植被恢复后土壤仍约有30~44 t/hm2的吸存潜力。马尾松林、板栗园和百喜草地0~100 cm土层土壤碳吸存量分别为25.234 t/hm2,11.418 t/hm2和15.394 t/hm2,年平均碳吸存速率分别为1.06t/(hm2.a),1.90 t/(hm2.a)和3.08 t/(hm2.a),短期碳吸存速率高于长期碳吸存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8+123 +1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亚热带侵蚀红壤植被恢复后营养元素通量的变化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陈光水 ;
高人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12-2319
[2]   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 [J].
解宪丽 ;
孙波 ;
周慧珍 ;
李忠佩 .
土壤学报, 2004, (05) :687-699
[3]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4]   EFFECTS OF FOREST CLEARING AND SUCCESSION ON THE CARBON AND NITROGEN-CONTENT OF SOILS IN PUERTO-RICO AND US VIRGIN ISLANDS [J].
BROWN, S ;
LUGO, AE .
PLANT AND SOIL, 1990, 124 (01)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