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50个主要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期抗病性分析

被引:29
作者
曹世勤 [1 ,2 ]
张勃 [2 ]
李明菊 [3 ,4 ]
徐世昌 [3 ]
骆惠生 [2 ]
金社林 [2 ]
贾秋珍 [2 ]
黄瑾 [2 ]
金明安 [2 ]
尚勋武 [1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 云南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分子检测; 甘肃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26个来自国内外具有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菌系,对50个甘肃省主要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进行苗期条锈病抗性鉴定,结合系谱分析,分析推导其所含抗条锈基因,同时对43个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中梁25含有Yr3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20含有Yr3a+Yr4a+Yr16及未知抗病基因;Y9220-12含有Yr9+YrCle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14、陇原932、陇育216及陇原992含有Yr9及未知抗病基因;陇鉴9343、93保4-4、天选43、贵农22含有Yr10+YrMor;兰天19含有Yr12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17、95-111-3、98-178-3-2-4、92R137含有Yr26。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兰天21等14个品种(系)含有Yr9,兰天17、92R178含有Yr26。其余品种(系)含有未知抗病基因。田间抗性鉴定及监测结果显示,供试品种苗期抗条锈性和成株期抗条锈性结果不完全一致,兰天16等10个品种(系)可能具有成株抗性,兰天14等10个品种(系)可能具有慢条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60 / 137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甘肃省主要小麦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抗白粉病基因推导分析 [J].
曹世勤 ;
骆惠生 ;
武翠平 ;
金社林 ;
王晓鸣 ;
朱振东 ;
贾秋珍 ;
黄瑾 ;
张勃 ;
尚勋武 .
作物学报, 2010, 36 (12) :2107-2115
[2]   美国西北部59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及对中国条锈菌系抗性鉴定 [J].
白玉路 ;
孙权 ;
张春宇 ;
崔娜 ;
林凤 ;
徐世昌 ;
章振羽 ;
高阳 ;
徐晓丹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6) :1147-1155
[3]   黄淮麦区126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J].
李峰奇 ;
韩德俊 ;
魏国荣 ;
曾庆东 ;
黄丽丽 ;
康振生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10) :3060-3069
[4]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J].
杨文雄 ;
杨芳萍 ;
梁丹 ;
何中虎 ;
尚勋武 ;
夏先春 .
作物学报, 2008, (07) :1109-1113
[5]  
四川近年小麦区试品系中Yr5、Yr10和Yr15的分子标记检测[J]. 伍玲,谭君,朱华忠,王中烈,蒲晓蓉.西南农业学报. 2007(02)
[6]   小麦条锈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J].
韩冰 ;
蔺瑞明 ;
曹远银 ;
徐世昌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4) :81-83
[7]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的AFLP标记 [J].
邵映田 ;
牛永春 ;
朱立煌 ;
翟文学 ;
徐世昌 ;
吴立人 .
科学通报, 2001, (08) :669-672
[8]   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J].
吴立人 ;
牛永春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46-53
[9]   小麦新资源对条锈病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J].
谢水仙 ;
万安民 ;
张庆勤 ;
金社林 ;
李继平 ;
曹世勤 .
植物保护, 1997, (06) :3-5
[10]   江苏省重要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秆锈病基因初步分析 [J].
陈万权 ;
秦庆明 ;
王奎荣 ;
夏善保 ;
冯国华 ;
陈荣振 .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03) :22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