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

被引:34
作者
郑建敏 [1 ]
李浦 [2 ]
廖晓虹 [3 ]
杨梅 [1 ]
饶世达 [1 ]
蒲宗君 [1 ]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3]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小麦; 有效穗; 千粒重; 穗粒数; 产量;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2.01.026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小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利用2008~2009年与2009~2010年的小麦区试结果,采用成组数据均值差异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3种方法对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实际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微小的变化可引起实际产量的显著提高。但从高产育种角度看,应在优先考虑有效穗增加的基础上,兼顾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高产策略[J]. 叶新媛,毛振荣.小麦研究. 2008(03)
[2]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高产策略[J]. 叶新媛,毛振荣.小麦研究. 2008 (03)
[3]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性的分组分析 [J].
李万昌 ;
姜丽娜 ;
邵云 ;
李春喜 ;
刘曙东 .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03) :4-7
[4]   黄淮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用研究 [J].
杨春玲 ;
关立 ;
侯军红 ;
王阔 ;
宋志均 ;
韩勇 ;
李晓亮 .
山东农业科学, 2007, (04) :19-23
[5]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 [J].
田纪春 ;
邓志英 ;
胡瑞波 ;
王延训 .
作物学报, 2006, (11) :1699-1705
[6]   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王汉民 .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04) :55-56
[7]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J].
齐志广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4) :399-403
[8]   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育种途径研究 [J].
唐映军 .
种子, 2003, (01) :11-12
[9]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J].
王志芬 ;
吴科 ;
宋良增 ;
王守瑰 ;
范仲学 ;
张凤云 ;
朱连先 ;
张福锁 .
山东农业科学, 2001, (04) :6-8
[10]   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J].
温辉芹 ;
张立生 ;
李生海 ;
侯流沙 ;
姚先玲 ;
姚宏亮 ;
李竹梅 ;
张志军 ;
李霞 .
山西农业科学, 2001, (01)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