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16
作者
齐志广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因素; 回归分析; 千粒重; 贡献率;
D O I
10.13763/j.cnki.jhebnu.nse.2005.04.021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全国及河北省不同地区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表明在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45.15%,单位面积穗数次之,穗粒数对单位面积产量的贡献最小.栽培管理中,在保证基本苗的基础上,适当促进冬前分蘖,合理促进拔节期生长,保证灌浆期的肥水供应,就能达到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于振文
    田奇卓
    潘庆民
    岳寿松
    王东
    段藏禄
    段玲玲
    王志军
    牛运生
    [J]. 作物学报, 2002, (05) : 577 - 585
  • [2]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许为钢
    胡琳
    吴兆苏
    盖钧镒
    [J]. 作物学报, 2000, (03) : 352 - 358
  • [3] 杂种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动态和分配
    高庆荣
    孙兰珍
    刘保申
    [J]. 作物学报, 2000, (02) : 163 - 170
  • [4] CHA杂种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优势特性形成的研究
    沈建良
    梁振兴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6) : 559 - 566
  • [5]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肖凯
    谷俊涛
    邹定辉
    张荣铣
    钱维朴
    [J]. 作物学报, 1999, (03) : 381 - 388
  • [6] CHA杂种小麦生育特点及农艺因子调控效应研究
    张艳敏
    李晋生
    黄瑞恒
    石云素
    王勤
    赵双进
    [J]. 作物学报, 1998, (06) : 990 - 996
  • [7]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
    张爱民
    黄铁城
    [J]. 作物杂志, 1997, (05) : 16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