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肖凯
谷俊涛
邹定辉
张荣铣
钱维朴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苏南京
[3] 不详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净光合速率(Pn); 群体光合速率(CAP); 叶源量(LSC);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在生育期间于上述性状上多表现正向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大.杂种小麦在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叶源量(LSC)上的表现也优于亲本.LSC与RSP和PAD呈显著正相关.在群体水平上,杂种和亲本、对照品种单位叶面积的光合速率值(CAP/LAI)相近,表明杂种在CAP上的优势主要起因于其LAI的增大.杂种小麦较亲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可变荧光/最大荧光(FV/FM)比值,这可能是其开花期间午间CAP衰减值低及表现较明显光合优势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改善杂种小麦的光合性能,增加光合产物向收获器官的转运效率,对于椎动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早日应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81 / 3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