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

被引:23
作者
朱维耀 [1 ]
夏小雪 [1 ]
郭省学 [2 ]
李娟 [1 ]
宋智勇 [1 ]
曲国辉 [3 ]
机构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3]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多孔介质; 内源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微观驱油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在模拟油藏高温高压(60℃、10 MPa)条件下,以油田提取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介质,利用研制的微观仿真光刻蚀可视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并应用测试和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考察微生物微观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内源微生物具有一定活性,且驱油效果较好;微生物被激活后,能有效启动不同类型剩余油,并可与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水驱所无法波及到的盲端孔道,置换出剩余油,增强了原油的流动能力,同时可提高采收率。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可归结为:微生物对原油的"啃噬"、降解;产生生物气溶解于原油,降低原油黏度;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层层剥离、乳化剩余油,改变孔隙介质表面的润湿性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28 / 5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多相传质过程中的Marangoni效应 [J].
汪洋 ;
陈杰 ;
王智慧 ;
杨超 ;
毛在砂 .
化工学报, 2013, 64 (01) :124-132
[2]   胜利油田沾3断块内源微生物现场激活试验及分析 [J].
曹功泽 ;
徐登霆 ;
张绍东 ;
巴燕 ;
刘涛 ;
孙刚正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 34 (07) :136-140+9
[3]   本源微生物驱油渗流场—微生物场耦合数学模型 [J].
修建龙 ;
俞理 ;
郭英 .
石油学报, 2010, 31 (06) :989-992+997
[4]   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的堵调及种群分布 [J].
宋智勇 ;
郭辽原 ;
袁书文 ;
郝滨 ;
吴晓玲 .
石油学报, 2010, 31 (06) :975-979
[5]   PCR-DGGE技术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J].
吴伟林 ;
张秀霞 ;
单宝来 ;
张剑杰 ;
赵朝成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 26 (04) :547-550
[6]   内源微生物驱油物模实验及其群落演变研究 [J].
宋智勇 ;
郭辽原 ;
高光军 ;
段传慧 ;
张君 .
石油钻采工艺, 2010, 32 (01) :89-93
[7]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微观机制 [J].
雷光伦 ;
马继业 ;
汪卫东 ;
郭省学 ;
郭辽原 ;
宋硕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3) :108-113
[8]   高温高压条件下微生物驱油微观机理研究 [J].
马继业 ;
郭省学 ;
雷光伦 ;
汪卫东 .
油田化学, 2008, 25 (04) :369-373
[9]   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室内模拟激活实验研究 [J].
包木太 ;
王兵 ;
袁长忠 ;
李希明 .
化工学报, 2008, (09) :2334-2338
[10]   微生物调剖技术及其进展附视频 [J].
王靖 ;
阎贵文 ;
徐宏科 ;
俞理 ;
张雪梅 .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7, (07)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