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北缘乌梁斯太A型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构造意义

被引:85
作者
罗红玲
吴泰然
赵磊
机构
[1] 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A型花岗岩; 后碰撞; 二叠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梁斯太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性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它具有较高的SiO2,(74.69%~76.16%)、Na2O+K2O(8.63%~9.62%)、Rb(73×10-6~200×10-6)含量和10000×Ga/Al(3.21~3.32)、Rb/Sr(3.27~8.68)比值,较低的CaO、Ba和Sr含量,碱性指数AI=mol(KO+Na2O)/Al2O3)≥0.90,属于碱性A型花岗岩。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δEu=0.03~0.06;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Sr、P、Nb、Ta和Ti,富集Rb、K;这些特征类似中国东北二叠纪A型花岗岩。在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均显示了A2型(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后碰撞板块断离作用有关。乌梁斯太岩体的形成过程可能为,俯冲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发生底侵作用,底侵的玄武质岩浆的加热作用以及地壳伸展的减压效应导致中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随后经历了分离结晶和晚期的交代作用。乌梁斯太岩体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3Ma,表明其形成时代并非原来认为的三叠纪,而是早二叠世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15 / 5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内蒙古固阳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曾俊杰 ;
郑有业 ;
齐建宏 ;
代芳华 ;
张刚阳 ;
庞迎春 ;
武彬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6) :755-763
[2]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花岗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J].
章永梅 ;
张华锋 ;
周志广 ;
刘文灿 .
矿物岩石, 2008, (02) :28-38
[3]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J].
张旗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李承东 .
地质通报, 2008, (01) :1-18
[4]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鲍庆中 ;
张长捷 ;
吴之理 ;
王宏 ;
李伟 ;
桑家和 ;
刘永生 .
中国地质, 2007, (05) :790-798
[5]   中国花岗岩概述 [J].
洪大卫 ;
王涛 ;
童英 .
地质论评, 2007, (S1) :9-16
[6]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J].
张旗 ;
潘国强 ;
李承东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39-1251
[7]   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多样性及其构造环境判别的复杂性 [J].
韩宝福 .
地学前缘, 2007, (03) :64-72
[8]   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吕林素 ;
毛景文 ;
刘珺 ;
张作衡 ;
谢桂青 .
地球学报, 2007, (02) :148-166
[9]   乌拉特中旗克布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定年:早二叠世华北克拉通底侵作用的证据 [J].
罗红玲 ;
吴泰然 ;
李毅 .
岩石学报, 2007, (04) :755-766
[10]   河北康保地区花岗岩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 [J].
王鑫琳 ;
张臣 ;
刘树文 ;
舒桂明 .
岩石学报, 2007, (04) :81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