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规律研究

被引:21
作者
卢焕珍 [1 ]
刘一玮 [1 ]
刘爱霞 [2 ]
张楠 [1 ]
孙密娜 [1 ]
机构
[1] 天津市气象台
[2]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海风锋; 雷暴; 出流边界; VDRAS系统资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订正的天津探空资料,分三种类型统计分析了2004—2009年雷达监测到的50次由渤海湾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的规律及对应的天气背景;应用VDRAS系统资料分析了第三种类型(在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直接触发雷暴)的热力、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强对流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可以直接触发雷暴并沿海风锋移动的同时发展加强;(2)不同的类型在雷暴生成的位置、发展加强的速度、强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3)Ⅰ型对应背景场的动力条件更为有利,强对流天气更为剧烈,Ⅲ型对应背景场的热力、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更为有利,对流抑制指数(CIN)小;(4)海风锋使得低层形成中尺度辐合线,沿海风锋垂直上升速度从地面一直延伸至3 km高度,强中心出现在1.5~3.0 km高度,最大风速达1.9 m·s-1。
引用
收藏
页码:1078 / 10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配料法 [J].
俞小鼎 .
气象, 2011, 37 (08) :913-918
[2]   一次中纬度飑线的阵风锋发展特征分析 [J].
袁子鹏 ;
王瀛 ;
崔胜权 ;
陈艳秋 ;
黄阁 .
气象, 2011, 37 (07) :814-820
[3]   海陆风环流在天津2009年9月26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何群英 ;
解以扬 ;
东高红 ;
刘一玮 ;
孙一昕 .
气象, 2011, 37 (03) :291-297
[4]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J].
雷蕾 ;
孙继松 ;
魏东 .
气象, 2011, 37 (02) :136-141
[5]   渤海湾海风锋与雷暴天气 [J].
王彦 ;
于莉莉 ;
朱男男 ;
汪靖 .
高原气象 , 2011, (01) :245-251
[6]   北京地区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发展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孙靖 ;
王建捷 .
气象, 2010, 36 (12) :19-27
[7]   自动临近预报系统及其在北京奥运期间的应用 [J].
陈明轩 ;
高峰 ;
孔荣 ;
王迎春 ;
王建捷 ;
谭晓光 ;
肖现 ;
张文龙 ;
王令 ;
丁青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4) :395-404
[8]   边界层辐合线在局地强风暴临近预警中的应用 [J].
刁秀广 ;
车军辉 ;
李静 ;
朱君鉴 .
气象, 2009, 35 (02) :29-33+131
[9]   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资料的对比分析 [J].
卢焕珍 ;
赵玉洁 ;
俞小鼎 ;
冯金湖 .
气象, 2008, (09) :57-64+130
[10]   2006年8月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海陆风特征及三维结构分析 [J].
盛春岩 ;
王建林 ;
刁秀广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60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