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陆面过程方案Noah和Noah-MP的比较评估

被引:10
作者
张果 [1 ]
薛海乐 [1 ]
徐晶 [1 ]
陈军明 [2 ]
何会中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 东亚区域; 模式评估; 陆面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章对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中两套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Noah及Noah-MP,在整个东亚区域做了评估。评估时间分别为2013年1和7月。通过对地表通量、2 m温度、10 m风速、地表温度、第一层(5 cm)及第二层(25 cm)土壤含水量和第一层(5 cm)及第三层(70 cm)土壤温度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评估,发现:(1)与Noah陆面参数化方案相比,冬季,Noah-MP方案模拟的地表感热通量在大部分区域偏低,而对地表潜热通量的模拟在大部分区域偏高;夏季,Noah-MP方案对感热通量的模拟值,在印度次大陆、中国西部和相邻区域以及中国东北及其以北地区偏低,其他地区偏高,而对地表潜热通量的模拟在大部分地区偏高,而且幅度明显高于1月。(2)Noah-MP方案提高了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在东亚区域的整体模拟效果。(3)相较于Noah方案,Noah-MP方案模拟的2 m温度和10 m风的误差较小,特别对印度大陆和高寒地区的2 m温度模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此研究证明了Noah-MP在东亚区域的应用优势,为WRF/Noah-MP在未来的进一步业务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58 / 10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及北美副热带地区夏季降水系统发生频次的TRMM资料分析 [J].
周胜男 ;
罗亚丽 ;
汪会 .
气象, 2015, 41 (01) :1-16
[2]   区域气候模式与陆面模式的耦合及其对东亚气候模拟的影响 [J].
曹富强 ;
丹利 ;
马柱国 .
大气科学, 2014, 38 (02) :322-336
[3]   陆面特征量初始扰动的敏感性及集合预报试验 [J].
王洋 ;
曾新民 ;
葛洪彬 ;
张长卫 .
气象, 2014, 40 (02) :146-157
[4]   评估4种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式及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前景附视频 [J].
段志华 ;
张钰 ;
张伟 ;
王一博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 (06) :43-50
[5]   不同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 [J].
屠妮妮 ;
何光碧 ;
张利红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2, 32 (03) :1-8
[6]   基于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的高温天气数值模拟 [J].
王秋云 ;
严明良 ;
包云轩 ;
袁成松 .
气象科技, 2011, (05) :537-544
[7]   WRF耦合4个陆面过程对“6.19”暴雨过程的模拟研究 [J].
张瑛 ;
肖安 ;
马力 ;
王欢 ;
马中元 ;
周芳 .
气象, 2011, 37 (09) :1060-1069
[8]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 [J].
陈炯 ;
王建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4) :403-411
[9]  
Modeling seasonal snowpack evolution in the complex terrain and forested Colorado Headwaters region: A model intercomparison study[J] . Chen, Fei,Barlage, Michael,Tewari, Mukul,Rasmussen, Roy,Jin, Jiming,Lettenmaier, Dennis,Livneh, Ben,Lin, Chiyu,Miguez-Macho, Gonzalo,Niu, Guo-Yue,Wen, Lijuan,Yang, Zong-Liang.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2014 (24)
[10]   Assessing optimal set of implemente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a multi-physics land surface model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J].
Hong, S. ;
Yu, X. ;
Park, S. K. ;
Choi, Y. -S. ;
Myoung, B. .
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 2014, 7 (05) :251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