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0年来小麦育种的产量变化

被引:11
作者
伍玲
朱华忠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产量变化; 区域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研究近年来四川省小麦育种工作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的改良效果,分析了1996—2005年的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每年度试验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对照在每年度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和在每年度试验中达到续试或审定标准的参试品系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三类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10年间,四川小麦产量增长缓慢,整个产量育种还处于平台期,有效穗数缓慢增长,穗粒数基本稳定,千粒重在40~45g之间波动,株高维持在86~90cm之间。提出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面,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四川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对策 [J].
彭云良 .
四川农业科技, 2007, (04) :47-48
[2]   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42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J].
张顒 ;
杨武云 ;
胡晓蓉 ;
余毅 ;
邹裕春 ;
李青茂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02) :141-145
[3]   小麦新品种川农16农艺性状分析 [J].
郑有良 ;
兰秀锦 ;
魏育明 ;
周永红 ;
刘登才 ;
杨俊良 ;
颜济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94-197
[4]   五十年四川小麦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J].
颜济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01) :112-117
[5]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J].
朱华忠 ;
宋荷仙 ;
李跃建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S1) :93-98
[6]   多抗、丰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选育研究 [J].
李邦发 ;
周俊儒 ;
李全 ;
蒲定福 .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01) :11-13
[7]   四川小麦品种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J].
唐永金 .
麦类作物学报, 1996, (06) :5-7
[8]  
中国冬小麦产量潜力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D].周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02
[9]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庄巧生;杜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