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养鸭数量对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傅志强
[1
]
黄璜
[2
]
廖晓兰
[3
]
胡英
[4
]
谢伟
[2
]
何保良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4]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
来源:
关键词:
稻-鸭;
甲烷;
溶解氧含量;
甲烷细菌;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S511 [稻];
S834 [鸭];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1 ;
0905 ;
摘要:
探讨不同养鸭数量对稻田甲烷(CH4)排放的影响,为确定稻鸭共育模式中最佳养鸭数量提供环境学支撑。运用静止箱原位采样技术测定了不同养鸭数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稻田土壤化学性质、产甲烷细菌种群数量以及水层溶解氧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养鸭数量稻田水层溶解氧含量间差异显著(p<0.01),养鸭数量越多,溶解氧含量越高。20只鸭/667m2稻田的水层溶解氧含量最大,与对照比,早稻增加了2.2%~68.7%,晚稻增加了11.07%~110.77%;养鸭稻田土壤还原物质含量减少,产甲烷细菌数量下降。不同养鸭数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量之间差异显著,养鸭数量越多,甲烷排放量越少,与对照比,早稻减少了18.22%~28.13%,晚稻减少了17.73%~34.44%。相关分析表明,甲烷排放通量与水层溶解氧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及产甲烷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稻鸭共育减排甲烷的主要原因是养鸭提高了水体和土壤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养鸭数量促进甲烷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2107 / 211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