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毛霉在腐乳白坯上的培养条件及其产酶特征

被引:9
作者
鲍松林
丁霄霖
机构
[1] 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Mucor prainii; 腐乳白坯; 培养条件; 产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14 [豆类制食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布氏毛霉在腐乳白坯上的生长及其产酶特征影响显著。适宜的培养条件是28℃,相对湿度86%-96%。适宜的产酶及毛坯制作条件之一是24℃,相对湿度86%-88%,约30小时,特点为蛋白酶活力特别强可达40u/g干基,葡萄糖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为5和1.6u/g干基;条件之二是28℃,相对湿度94%-96%,约24小时,特点为蛋白酶活力相对较低14u/g干基,而葡萄糖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较高,分别为19和2.5u/g干基。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腐乳生产的高温菌种筛选结果 [J].
陈娇娣 ;
陈绪嫦 .
食品科学, 1993, (03) :50-52
[2]   关于腐乳染菌生白的研究 [J].
钟冠山 ;
陈宏 ;
于建平 ;
蒋连娣 ;
于庆 .
中国酿造, 1988, (04) :26-30
[3]   耐高温豆腐乳生产菌—华新10号选育试验 [J].
陈珍梅 ;
谢韩 ;
陆绍兰 ;
来浩珍 .
上海调味品, 1985, (02) :11-16
[4]   豆腐乳酿制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J].
袁振远 .
中国酿造, 1983, (04) :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