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丁晨曦 [1 ]
李永强 [2 ]
董智 [1 ]
尹若波 [3 ]
王雅楣 [2 ]
沈运扩 [1 ]
机构
[1] 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山东省土壤肥料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山东省林业厅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密度; 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6843/j.sswc.2013.02.014
中图分类号
S714.2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槐林地土壤表层0~10 cm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17.30和1.04g/kg,0~20 cm平均土壤密度(1.33 g/cm3)和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290.25μs/cm)均小于柽柳林地和棉花地,0~20 cm平均土壤孔隙度(51.91%)和黏粒质量含量(3.99%)均大于柽柳林地和棉花地;2)柽柳林地0~100cm平均土壤pH值为6.77,极显著低于刺槐林地和棉花地(P<0.01),平均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104.47 mg/kg),极显著高于棉花地(P<0.01),而与刺槐林地差异不显著,0~100 cm平均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棉花地>柽柳林地>刺槐林地;3)人工栽植的刺槐林地土壤理化性状优于天然更新的柽柳林地和人工耕作的棉花地。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九曲溪生态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李灵 ;
张玉 ;
江慧华 ;
周艳 ;
俞建安 ;
吴淑芸 .
中国水土保持, 2011, (11) :41-45+66
[2]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方晰 ;
洪瑜 ;
金文芬 ;
陈仕栋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10) :1217-1221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J].
李鹏 ;
李占斌 ;
郑郁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4) :16-19
[4]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J].
刘庆 ;
吕振江 ;
郑文爽 ;
张银君 .
土壤通报, 2011, 42 (02) :262-266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J].
李庆梅 ;
侯龙鱼 ;
刘艳 ;
马风云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6) :1132-1136
[6]   大庆盐碱地立地质量评价 [J].
刘东兴 ;
宫伟光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03) :98-103
[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化学性状与酶学指标分析 [J].
孙启祥 ;
张建锋 ;
Franz Makeschin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98-101+159
[8]   泥河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养分分析 [J].
张玉斌 ;
吴发启 ;
曹宁 ;
李飞敏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2) :23-26
[9]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王茹 ;
徐艳 .
地理研究, 2005, (02) :213-221
[10]   怀来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 [J].
李新宇 ;
唐海萍 ;
赵云龙 ;
张新时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6)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