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与邻区基底构造变形、形成演化及其对矿床分布的控制

被引:33
作者
汤家富
陆三明
李建设
韦导忠
机构
[1]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
关键词
庐枞火山盆地; 印支期叠加褶皱; 金子运动; 南象运动; 找矿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简略分析了庐枞火山岩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及火山岩盆地内两个重要不整合界面,两类不同性质断裂的特征。文中详细论述了庐枞及邻区印支期褶皱基底中两期叠加褶皱变形特征及其对地层序列与空间展布的控制。介绍了区内印支期金子运动与南象运动的存在表现及争议。根据近期在巢湖、和县一带普遍发现东马鞍山组与南陵湖组间不整合接触关系,进一步肯定了金子运动的存在,从而探讨了印支期两期褶皱变形形成的运动学基础及可能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在对上述成矿背景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三类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及铅锌矿、接触交代型与层控型铁铜矿)。强调了燕山期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对岩浆侵入、火山活动及与其相关成矿作用的控制,并对区内典型矿床的控岩控矿构造条件作了论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587 / 259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陆三明
    尚世贵
    David Cooke
    Sebastien Meffre
    赵国春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1) : 1342 - 1353
  • [2] 安徽省庐枞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吴明安
    侯明金
    赵文广
    [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7, (04) : 269 - 277
  • [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汤加富
    高天山
    李怀坤
    [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 (02) : 65 - 74
  • [4]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
    汤加富
    侯明金
    李怀坤
    吴跃东
    孙乘云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4) : 313 - 326
  • [5] 郯庐断裂南段研究进展与断裂性质讨论
    汤加富
    李怀坤
    娄清
    [J]. 地质通报, 2003, (06) : 426 - 436
  • [6]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汤加富
    许卫
    [J]. 地质论评, 2002, (05) : 449 - 456
  • [7] 大别造山带核部桃园寨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刘敦一
    汤加富
    周存亭
    高天山
    沈荷生
    杨淳
    [J]. 地质学报, 2002, (02) : 217 - 221
  • [8] 大别山腹地桃园寨中生代火山机构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周存亭
    高天山
    沈荷生
    胡云琴
    鲁如魁
    [J].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3) : 13 - 15+17
  • [9] 安徽大别山腹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钱存超
    贾十军
    [J]. 安徽地质, 1998, (01) : 36 - 40
  • [10] 安徽董岭花岗岩类的构造特征及侵位机制
    董树文
    何大林
    石永红
    [J]. 地质科学, 1993, (01) : 10 -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