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白一茹
王幼奇
展秀丽
机构
[1]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壤物理性质; 分形维数; 分布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陕北农牧交错带坡面谷子地、山杏地、苜蓿地和长芒草地之间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剖面分布特征。【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颗粒组成和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性不显著。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为:苜蓿地(2.490)>山杏地(2.485)>长芒草地(2.459)>谷子地(2.445),说明谷子地土壤颗粒粗化严重。田间持水量的大小表现为:苜蓿地(18.02%)>山杏地(17.49%)>长芒草地(17.19%)>谷子地(14.27%),说明林地和草地土壤的透水性、通气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物理特性的剖面分布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谷子地的土壤物理特性变化较剧烈,表现为波动性,而苜蓿地、长芒草地和山杏地的土壤容重表现为增长型,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呈现出降低趋势。【结论】不合理的耕作、增强开垦强度会导致土壤孔隙性恶化、土壤结构破坏,应退耕还林还草,种植长芒草、山杏、柠条等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植被,促进该区域土壤质量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619 / 16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黄林 ;
王峰 ;
周立江 ;
黄茹 ;
齐代华 ;
魏刚 .
生态学报, 2012, 32 (19) :6110-6119
[2]   4种旱作谷类作物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 [J].
杨丽雯 ;
张永清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1) :2244-2251
[3]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分形特征 [J].
张超 ;
刘国彬 ;
薛萐 ;
宋籽霖 ;
张昌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03) :507-515
[4]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陈洪松 ;
霍竹 ;
郑纪勇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4306-4316
[5]   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张迪 ;
韩晓增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3) :2715-2723
[6]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J].
李广 ;
黄高宝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85-90
[7]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三种植被蒸散特征 [J].
王幼奇 ;
樊军 ;
邵明安 ;
王全九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386-5394
[8]   黄土退耕坡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J].
韩凤朋 ;
郑纪勇 ;
张兴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50-55
[9]   土地退化/恢复中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 [J].
朱冰冰 ;
李占斌 ;
李鹏 ;
沈中原 ;
卢金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56-61
[10]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 and Eco-Environment Response to LUCC in Farming-Pastoral Zone,China[J]. HAO Hui-mei and REN Zhi-yu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P.R.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