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青藏高原观测地表温度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差异及归因分析
被引:7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智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边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ERA-Interim;
误差分析;
地形影响;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393
中图分类号:
P423.7 [地球表面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再分析资料评估对观测资料稀少的青藏高原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青藏高原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2012—2016年观测与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时空分布差异,同时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两种资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极值出现月份相同,相关性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地表温度存在低估,年平均值比观测资料低8.86℃,其中春季绝对误差最大。年平均绝对误差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形态,且绝对误差极值中心的强度及范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ERA-Interim与观测地表温度之间的偏差随气象站海拔高度的变化是非单调的,分析认为气象站与所在格点的海拔差是导致偏差出现南北差异的原因之一,而春季青藏高原南部的偏差异常可能与积雪有关。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南部受地形影响适用性相对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TIPEX Ⅲ资料对CLDAS-V2.0和GLDAS-NOAH陆面模式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J].
崔园园
;
敬文琪
;
覃军
.
高原气象 ,
2018, (05)
:1143-1160

崔园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

敬文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部队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

覃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河北省气象台
[2]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
[J].
范科科
;
张强
;
史培军
;
孙鹏
;
余慧倩
.
地理学报,
2018, 73 (09)
:1778-1791

范科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J].
唐志光
;
王建
;
王欣
;
李朝奎
;
梁继
;
彭焕华
.
山地学报,
2017, (03)
:412-41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王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李朝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焕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4]
1981-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除多
;
杨勇
;
罗布坚参
;
边巴次仁
.
冰川冻土,
2015, (06)
:1461-1472

除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

杨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

罗布坚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

边巴次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
[5]
ERA-Interim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
[J].
秦艳慧
;
吴通华
;
李韧
;
谢昌卫
;
乔永平
;
陈浩
;
邹德富
;
张乐乐
.
高原气象,
2015, 34 (03)
:666-67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通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昌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乔永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邹德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多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J].
朱智
;
师春香
;
张涛
;
朱晨
;
孟现勇
.
冰川冻土,
2015, 37 (03)
:614-624

朱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师春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张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朱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孟现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7]
青藏高原1979—2007年间的积雪变化
[J].
田柳茜
;
李卫忠
;
张尧
;
田立军
;
朱求安
;
彭长辉
;
陈槐
.
生态学报,
2014, 34 (20)
:5974-5983

田柳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田立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朱求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J].
何冬燕
;
田红
;
邓伟涛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4)
:458-465

何冬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安徽省气候中心

田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安徽省气候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基于Wavelet-ANFIS和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青藏高原0cm土壤温度估算方法
[J].
黄培培
;
南卓铜
.
冰川冻土,
2013, (01)
:74-8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南卓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
基于MODIS LST产品估算青藏高原地区的日平均地表温度
[J].
欧阳斌
;
车涛
;
戴礼云
;
王增艳
.
冰川冻土,
2012, (02)
:296-303

欧阳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礼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