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张德健 [1 ]
路战远 [2 ]
张向前 [2 ]
景振举 [3 ]
姚仲军 [4 ]
程玉臣 [2 ]
王玉芬 [1 ]
张建中 [2 ]
白海 [2 ]
咸丰 [2 ]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 喀喇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4] 喀喇沁旗乃林镇科技服务站
关键词
不同耕作措施; 玉米;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传统翻耕、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和机械灭茬免耕播种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土壤速效养分、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比较,明确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灭茬免耕播种和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的出苗率、不同土层含水量、玉米产量性状、单位产量及总收益均高于传统翻耕,且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和机械灭茬免耕播种的出苗率比传统翻耕高3.3%和7.8%,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大小顺序均为机械灭茬免耕播种>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传统翻耕,机械灭茬免耕播种和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分别高9.01%和3.23%,纯收入比CK增加4305元/hm2和1965元/hm2,即分别比CK高出36.98%和17.65%。说明机械灭茬免耕播种措施最好,而浅旋根茬还田常规播种耕作方法又优于传统翻耕。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J].
刘淑梅 ;
张洪生 ;
韩伟 ;
姜雯 ;
张倩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1) :54-57
[2]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J].
张德健 ;
路战远 ;
智颖飙 ;
郭跃 ;
程国彦 ;
李淑芳 ;
马旭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4) :1479-1481
[3]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J].
路战远 ;
张德健 ;
李淑芳 ;
程国彦 ;
马旭明 .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2) :66-68
[4]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李玲玲 ;
黄高宝 ;
张仁陟 ;
晋小军 ;
Kwong Yin CHAN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26-2332
[5]   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 [J].
郭新荣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74-77
[6]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J].
汪金平 ;
何园球 ;
柯建国 ;
黄国勤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21-24
[7]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J].
杨长明 ;
杨林章 ;
颜廷梅 ;
欧阳竹 .
生态学报, 2004, (01) :63-70
[8]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J].
高焕文 ;
李问盈 ;
李洪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3) :1-4
[9]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J].
王晓燕 ;
高焕文 ;
李洪文 ;
周兴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66-69
[10]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物理条件影响的研究 [J].
周凌云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 (05) :56-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