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8年期间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与空间变异

被引:7
作者
丘福文 [1 ,2 ]
方文东 [1 ]
郭朴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南海; 海面温度; 年际变异; EOF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22.7 [南海];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通过对2000—2008年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南海海面温度(SST)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着重研究21世纪以来整个南海海域SST年际变化的时空变异,并探讨了其与南海海面风场和海面高度的关系,以及期间南海发生的两次负异常事件的特点和成因。SST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同相变化,年际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海海盆区,最大的振荡中心出现在吕宋海峡西部和中南半岛东南海区;第二模态呈东西反向的分布特征,异常中心位于吕宋海峡以西区域。结果还表明,南海SST年际变化与经向海面风有密切关系:SST第一模态滞后经向海面风第一模态3个月,最大相关系数为0.74;而SST第二模态和经向海面风第二模态同步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71;SST的第二模态和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年际变化以及热带太平洋Nio3.4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具有大尺度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厄尔尼诺期间和后期南海海面温度的两次显著增暖过程 [J].
黄卓 ;
徐海明 ;
杜岩 ;
谢强 .
热带海洋学报, 2009, 28 (05) :49-55
[2]   南海海面温度与Nio/DMI指数年际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J].
陈海英 ;
方国洪 ;
乔方利 ;
王永刚 ;
魏泽勋 ;
王新怡 .
海洋科学进展, 2007, (01) :20-27
[3]   2004年南海夏季风活动概述 [J].
李春晖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6) :561-569
[4]   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模态及其与季风强迫的关系 [J].
朱秀华 ;
王卫强 ;
周伟东 ;
王东晓 ;
谢强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4) :42-50
[5]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J].
何有海 ;
程志强 ;
关翠华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1) :1-8
[6]   南海表层水温年际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J].
王卫强 ;
王东晓 ;
齐义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4) :8-16
[7]   南海与太平洋表层水温卫星遥感资料的子波频谱分析 [J].
许金山 ;
田纪伟 ;
魏恩泊 .
科学通报, 2000, (11) :1185-1189
[8]   南海海洋环流研究综述 [J].
杨海军 ;
刘秦玉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4) :3-5
[9]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何有海 ;
关翠华 .
热带海洋, 1997, (01) :23-29
[10]   南海表层水温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J].
于慎余 ;
周发琇 ;
傅刚 ;
王东晓 .
海洋与湖沼, 1994, (05) :54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