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14
作者:
李占东
[1
,2
]
卢双舫
[2
]
李军辉
[3
]
肖佃师
[2
]
陈海峰
[2
]
李阳
[4
]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肇源—太平川;
白垩系;
姚家组一段;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3 [白垩纪(系)];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将姚家组一段划分为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构成;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确定姚家组一段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11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发育较差;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树枝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818 / 382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