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谷坨遗址石制品原料利用浅析

被引:27
作者
裴树文
侯亚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石制品原料; 旧石器时代早期; 东谷坨;
D O I
10.16359/j.cnki.cn11-1963/q.2001.04.003
中图分类号
K876 [各种材料器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原料的岩性、来源与分布、原料的成因及开采方式等方面对东谷坨旧石器遗址石制品的原料进行研究 ,表明其岩性主要为燧石、微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硅质灰岩、构造角砾岩、石英岩以及中性火山岩等 ,与遗址附近基岩的出露和分布一致。区域范围内的地质调查和有关资料显示 ,石制品原料主要取自遗址周围出露的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含燧石条带的微晶白云岩、太古界迁西群右所堡组石英岩以及侏罗系火山岩。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为原料的开采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构造破碎带附近直接拣取或从构造带上开采并打下石料是东谷坨遗址石器制造者获得原料的主要方式。对石制品原料的利用程度的统计和分析显示 ,东谷坨遗址在总体上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是偏低的 ,多数标本还有进一步加工的余地。文中还讨论了原料对东谷坨石器工业的影响 ,对东谷坨一带旧石器遗址群石制品原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建设性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原料开发方略与经济形态研究 [J].
高星 .
人类学学报, 2001, (03) :186-200
[2]   石制品原料的分类命名及相关问题讨论 [J].
裴树文 .
文物春秋, 2001, (02) :17-23+76
[3]   关于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的研究 [J].
高星 .
人类学学报, 2001, (01) :1-18
[4]   周口店第15地点剥片技术研究 [J].
高星 .
人类学学报, 2000, (03) :199-215
[5]   关于小长梁石制品的进步性 [J].
李炎贤 .
人类学学报, 1999, (04) :241-254
[6]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 [J].
陈淳 ;
沈辰 ;
陈万勇 ;
汤英俊 .
人类学学报, 1999, (03) :225-239
[7]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再发掘 [J].
侯亚梅 ;
卫奇 ;
冯兴无 ;
林圣龙 .
第四纪研究, 1999, (02) :139-147+193
[8]   在泥河湾盆地可望找到二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 [J].
侯亚梅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95-95
[9]   旧石器研究:原料、技术及其他 [J].
陈淳 .
人类学学报, 1996, (03) :268-275
[10]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哺乳类化石及其时代 [J].
汤英俊 ;
李毅 ;
陈万勇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5, (01) :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