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9年杉木林碳贮存量及未来固碳潜力分析

被引:15
作者
张胜利 [1 ]
项文化 [1 ,2 ]
邓湘雯 [1 ,3 ]
雷丕锋 [1 ,2 ]
方晰 [1 ,3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杉木林; 碳贮量; 固碳潜力; 湖南省; 森林经营; 龄组面积结构调整;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4.06.02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文献数据建立杉木不同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计算杉木各龄组林分的平均生物量和碳贮量。根据2009年湖南省森林资源数据,估算湖南省及各地市(州)杉木林总生物量和碳贮存总量。从文献中选择生长较好的杉木林作为合理经营状态林分,分析该状态下杉木林各龄组的林分生物量,同时针对湖南省杉木林各龄组的面积分布现状,调整龄组面积结构,估算合理经营状态下和调整龄组结构后杉木林的碳贮量,分析湖南省杉木林的未来固碳潜力,为湖南省杉木林合理经营和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年湖南省杉木林林分的碳贮量为0.50~227.01 t/hm2,林分平均碳贮量从幼龄林的5.94 t/hm2增加到过熟林的147.25 t/hm2。全省杉木林碳贮存总量为52.16×106 t,其中湘潭市杉木林碳贮量最低,为0.42×106 t,怀化市的最高,为11.97×106 t。杉木幼龄林的碳贮存总量最小(1.94×106 t),过熟林最大(13.12×106 t)。如果采取合理经营措施,湖南省杉木林碳贮存总量可增加到103.83×106 t,约为目前杉木林碳贮存总量的2倍。杉木林龄组结构调整后,湖南省杉木林各龄组碳贮量从幼龄林的1.91×106 t增加至过熟林的47.37×106 t,全省杉木林碳贮存总量可增加到81.10×106 t,为目前杉木林碳贮存总量的1.55倍。可见,湖南省杉木林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提高林分单位面积生产力和调整全省杉木林龄组面积结构是增加森林固碳潜力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111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 [J].
李斌 ;
方晰 ;
项文化 ;
田大伦 .
林业科学, 2013, 49 (03) :25-32
[2]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田大伦 ;
尹刚强 ;
方晰 ;
项文化 ;
闫文德 .
生态学报, 2010, 30 (22) :6297-6308
[3]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的影响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11) :47-53
[4]   区域尺度杉木生物量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整合分析 [J].
刘雯雯 ;
项文化 ;
田大伦 ;
闫文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4) :7-14
[5]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唐宵 ;
张国庆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5115-5121
[6]   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J].
范广阔 ;
邹双全 ;
林开敏 ;
何宗明 ;
郭玉硕 ;
曹永康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9, 29 (03) :210-214
[7]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J].
侯振宏 ;
张小全 ;
徐德应 ;
于澎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5) :97-103
[8]   广西大青山1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 [J].
邓秋香 ;
赵瑛 ;
伍禄军 ;
郭文福 ;
卢立华 .
广西林业科学, 2008, 37 (04) :187-190
[9]   黄柏、杉木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黄檗碱含量 [J].
肖国鑫 ;
丁建国 .
经济林研究 , 2008, (03) :64-67
[10]   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研究 [J].
李淑花 ;
石军南 ;
吴梅俏 .
森林工程, 2007, (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