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46
作者
王刚 [1 ]
张华兵 [1 ]
薛菲 [2 ]
甄艳 [3 ]
机构
[1]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
[2] 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
[3] 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
关键词
成都市; 县域; 碳收支; 土地利用; 耦合协调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碳汇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强度为2.40~3.33,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成都市净碳排放2.43×107t,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分布特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率为0.06%11.58%,碳生态承载系数(ESC)为0.05~8.60,呈现"东低西高、中心最低"的特征;3)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CC)为0.26~1.45,呈现"中心高、周边低"的特征并且空间差异较小;4)碳排放与GDP极显著正相关(P<0.01)。ESC与土地利用强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ECC与土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6。耦合协调度和人均GDP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碳排放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70 / 118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基于碳排放测算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DEA模型分析与空间分异研究 [J].
朱巧娴 ;
梅昀 ;
陈银蓉 ;
韩啸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76-184
[2]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J].
胡国霞 ;
雷国平 ;
周浩 ;
路昌 ;
赵宇辉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6) :287-292
[3]   基于土地利用的哈尔滨市2004~2012年碳排放强度变化分析 [J].
周嘉 ;
杨琳 ;
董美娜 ;
姜丽丽 ;
王颖 ;
臧淑英 .
地理科学, 2015, 35 (03) :322-327
[4]   县域尺度下能源产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J].
朱妮 ;
张艳芳 ;
位贺杰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164-169
[5]   产业部门碳排放波及效应分析 [J].
钱明霞 ;
路正南 ;
王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2) :82-88
[6]   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J].
赵荣钦 ;
张帅 ;
黄贤金 ;
秦耀辰 ;
刘英 ;
丁明磊 ;
焦士兴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425-1437
[7]   天山北坡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差异及生态补偿研究 [J].
陈煜 ;
孙慧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4) :136-141
[8]   产业结构调整对山东省碳排放的影响 [J].
徐成龙 ;
任建兰 ;
巩灿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201-210
[9]   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14-20
[10]   全球旅游碳排放研究进展 [J].
蔡萌 ;
安德鲁弗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S2) (S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