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179
作者
郁建兴
任杰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
[3]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 社会治理共同体; 激励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体的观念起源于古典时期,建立在义务本位的基础上。现代共同体是建立在美国早期新自由主义以及当代社群主义基础上的概念,当前全球"社区复兴运动"与之一脉相承。"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一个整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人人享有既体现了与责任、义务相对应的权利,更要求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提供激励机制。孟加拉国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浙江桐乡"三治信农贷"、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和参与式预算等三个案例表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激励制度必须以特定共同体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为前提;政府是重要的制度供给主体,但制度执行必然要求获得多元主体协同;制度可持续的关键在于所有主体利益相容且在制度框架下实现共赢。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6+125 +125-1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J].
郁建兴 .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1 (03) :59-65
[2]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2000—2015)——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为例 [J].
俞可平 .
公共管理学报, 2019, 16 (01) :1-15+169
[3]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弹性:1978年以来的变化 [J].
曹正汉 .
学术界, 2018, (10) :5-13
[4]   制度移植何以失败?——以陆村小额信贷组织移植“格莱珉”模式为例 [J].
程士强 .
社会学研究, 2018, 33 (04) :84-108+243
[5]   中国地方治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郁建兴 .
治理研究, 2018, 34 (01) :65-74
[7]   当代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变迁与类型学特点——基于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 [J].
肖唐镖 ;
易申波 .
政治学研究, 2016, (05) :97-111+127
[8]   回归自治:村民自治的新发展与新问题 [J].
汤玉权 ;
徐勇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6) :62-68
[9]   “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J].
吴晓林 ;
郝丽娜 .
政治学研究, 2015, (01) :47-58
[10]   共同体的命运——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 [J].
李荣山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1) :215-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