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横向拓展”——基于鄂西南B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9
作者
冯义强 [1 ]
陈燕芽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三治融合”; “横向拓展”; 新型村民自治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638 [群众自治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村民自治单元下沉到自然村的"自救"改革,虽然有利于重拾自然村作为治理单元的特有价值,但并不适宜在人口外流型农村地区推广。作为人口外流型村庄的鄂西南B村,以"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为契机,建立了乡贤道德评判团、村民自治议事团、"雷锋"志愿服务队、"五老"协会、全域有机协会以及红白理事会等新型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进行了"横向拓展"。这是一种在保留和发展村委会的基础上,以多元主体共治为特征的村庄治理模式,丰富了村民自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民主治理能力,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仍存在治理权源缺失、生成逻辑不足、组织设置冗杂、发展支撑阙如等问题,应通过寻求法律赋权、夯实底层基础、优化体系设置以及创新支撑制度予以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8+112 +1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