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含金(砷)细粒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3
作者:
边千韬
[1
]
丁林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
斑岩金(砷)矿;
高镁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特提斯喜马拉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中低温热液型锑-金矿床内首次发现了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它们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黑色页岩中。矿区内及外围有许多辉长岩脉及少量橄榄二辉岩小岩体产出。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主要为细粒结构,其次为斑状结构,具有与高镁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56%,高Al2O3(>15%)、高MgO(Mg#值为48~59),高Cr(75×10-6~130×10-6)、高Ni(54×10-6~74×10-6),富集LILE,亏损HREE及HFSE,(La/Yb)N>12,Eu弱负异常(δEu=0.81~0.91),Sr含量较高且变化大(209.28×10-6~685.14×10-6,平均381×10-6)、低Y和Yb,Y<16×10-6,Yb<1.7×10-6,具有平坦的HREE配分型式,(Ho/Yb)N≈1,Sr/Y值较高且变化大(14.58~47.28,平均24)。Nd-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为:高ISr(0.709726~0.711203),εNd(t)弱负(-3.08~-1.15),Pb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不大,206Pb/204Pb=18.638~18.672,207Pb/204Pb=15.694~15.702,208Pb/204Pb=38.983~39.016。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K-Ar年龄为42.54±0.94Ma和43.21±1.14Ma,其岩浆可能是由地球化学性质类似于哲古错辉长岩的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此底侵玄武质岩浆源自轻度富集EMⅡ物质的大陆下岩石圈地幔,于晚侏罗世底侵到下地壳。距今65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地壳逐渐加厚。约43Ma前,地壳加厚到40km以上,同时发生了构造事件,诱发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岩浆,此岩浆与构造活动耦合上升到地壳浅部成岩成矿。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是对金成矿有利的岩石,并且赋存有斑岩型金(砷)矿(化)体,指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带;同时,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也有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77 / 98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