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共犯规定对共犯从属性说的贯彻

被引:16
作者
杨金彪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北京
关键词
共犯; 实行从属性; 要素从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学界对共犯的性质存在学说对立,但是与欧陆、日本刑法学不同,基本上是二重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独立性说的对立,而且二重性说占据主导地位。站在结果无价值论立场上,对刑法进行实质的、体系的、客观的解释,就可能得出刑法共犯规定实质上贯彻了共犯从属性说的立场。在解释结论上,对《刑法》第29条第2款就会得出与以往所有的刑法学说不同的结论,即仅指被教唆者实行犯罪之后没有达到既遂的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日本刑法精义[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黎宏著, 2004
[2]  
刑法总则问题专论[M]. 法律出版社 , 赵秉志著, 2004
[3]   对教唆犯的反思与定位 [J].
吴情树 ;
闫铁恒 .
政法论丛, 1999, (06) :8-11
[4]   试论教唆犯 [J].
鲁峥 .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4) :21-22
[5]   论教唆犯的性质 [J].
魏娟玲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6) :67-70
[6]   对单独教唆犯刑事可罚性的质疑 [J].
张伟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 (02) :70-76
[7]  
共同犯罪理论与司法实践[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林文肯,茅彭年著, 1987
[8]   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 [J].
张明楷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3) :262-274
[9]   用谦抑性原则检讨我国刑法对教唆未遂的处罚规定 [J].
彭泽君 ;
王新喜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40-43
[10]  
刑法教科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何秉松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