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案例为何没有约束力——以无名氏因交通肇事致死案件中的原告资格为研究对象

被引:57
作者
李友根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内在指导力; 高淳流浪汉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就有关无名流浪汉被撞致死后民政局能否作为原告起诉索赔的案件所公布的指导性案例,在实践中并未被各地法院遵守与参考,而是通过不同的理由、立场作出了完全相反的裁判。由此可见,指导性案例的约束力应来源于该案例的内在指导力,即裁判理由的正当充分与被广泛认可。这就需要将案例的选择建立在案例市场和法学理论的充分竞争基础上,而这正是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J].
郎贵梅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7 (02) :24-31+88
[2]   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 [J].
杨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6) :40-53
[3]   流浪者的权利与国家权力 [J].
周安平 .
河北法学, 2008, (01) :14-18
[4]  
法有授权尚可为——民政局替流浪者索赔案败诉的法理思考[J]. 智敏.民主与法制. 2007(10)
[6]   救助站为身份不明死亡流浪人员维权事件的法律解读 [J].
周辉斌 .
时代法学, 2007, (02) :54-60
[7]   论民政部门的原告资格——一起民事诉讼引发的思考 [J].
吴爱红 .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 (01) :73-75
[8]   对民政局、救助管理站为流浪汉维权的思考 [J].
吴明 .
中国民政, 2007, (01) :45-46
[9]   谁替流浪死者做原告 [J].
邓艳艳 .
学习月刊, 2006, (15) :46-47
[10]  
判案不应与高法公报刊登案例相抵触[N]. 刘喜中.检察日报. 2007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