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导致的江苏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47
作者
严文莲 [1 ]
刘端阳 [2 ]
孙燕 [1 ]
魏建苏 [1 ]
濮梅娟 [1 ]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台
[2] 无锡市气象局
关键词
持续雾霾; 秸秆焚烧; 大气污染; 气象条件; 轨迹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污染情况、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江苏2012年6月中上旬持续雾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及周边省市秸秆焚烧造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悬浮于空中,是造成江苏出现持续不同程度的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雾滴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中高层冷空气强度未能完全破坏底层相对稳定的层结,较小的风速和较大的湿度有利于雾霾的发展,重度霾或雾风速多在3 m/s以下,且相对湿度在80%以上。频繁的弱降水过程对雾的形成和霾的加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低层的逆温或近中性层结的维持,为雾霾持续存在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且浓雾形成主要有辐射贴地逆温和平流逆温两种形式;垂直上升运动与雾霾的发展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的紧密联系,在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时,底层弱的上升运动有利于雾体的向上发展从而促进雾的加浓。后向轨迹模拟雾霾相对较严重的6月10日污染轨迹表明沿江和苏南地区污染物浓度上升除了本地悬浮颗粒物外,安徽境内的污染物的输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北部地区更多还是本地的污染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孙彧 ;
马振峰 ;
牛涛 ;
付如友 ;
胡俊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3) :397-406
[2]   北京2011年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J].
高健 ;
张岳翀 ;
王淑兰 ;
柴发合 ;
陈义珍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1) :1201-1207
[3]   人为大气污染物对一次冬季浓雾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 [J].
贾星灿 ;
郭学良 .
大气科学 , 2012, (05) :995-1008
[4]   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J].
高岑 ;
王体健 ;
吴建军 ;
费启瓅 ;
曹璐 .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246-252
[5]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J].
朱佳雷 ;
王体健 ;
邢莉 ;
穆青 ;
周德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43-1950
[6]   一次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张恒德 ;
饶晓琴 ;
乔林 .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1255-1265
[7]   秸秆焚烧影响南京空气质量的成因探讨 [J].
尹聪 ;
朱彬 ;
曹云昌 ;
苏继锋 ;
王晓英 ;
王洪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2) :207-213
[8]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9]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J]. 杨军,牛忠清,石春娥,刘端阳,李子华.环境科学. 2010(07)
[10]   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严重烟霾天气的分析 [J].
孙燕 ;
张备 ;
严文莲 ;
陈曲 ;
赵凯 .
高原气象, 2010, (03) :7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