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用马铃薯“低温糖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陈芳
胡小松
机构
[1] 北京市蜂产品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马铃薯; 糖化; 还原糖; 造粉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15 [薯类制食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克新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对贮藏期间块茎的碳水化合物、相关酶活性及造粉体膜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10℃贮藏相比,4℃贮藏条件下,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显著增加,造成“低温糖化”现象,引起马铃薯炸片色泽变深;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有关的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及转化酶活性更高,更有利于淀粉向还原糖的转化;造粉体膜结构的完整性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变化,电导率更高,膜的破坏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机理的研究及进展 [J].
陈芳 ;
胡小松 .
中国马铃薯, 1998, (01) :51-54
[2]   果蔬贮藏中的逆境效应及应用 [J].
刘愚 ;
吴有梅 .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5) :1-5
[3]   水稻籽粒成熟过程中淀粉合成及水解酶活力的变化 [J].
殷宏章 ;
余志新 ;
李娉嫦 ;
沈允钢 .
实验生物学报, 1956, (01) :34-44
[4]  
马铃薯栽培生理.[M].门福义;刘梦芸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韩雅珊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生物化学实验.[M].朱俭等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