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经济系统碳氧平衡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杨璐 [1 ]
章锦河 [1 ]
王群 [2 ]
张宏磊 [1 ]
陈静 [1 ]
周晶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碳氧平衡; 碳排放强度;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21 [环境与环境系统];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001 ;
摘要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碳氧平衡与否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集成了城市碳氧平衡的测度方法,计算了2010年南京市经济系统的排碳耗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1排碳、耗氧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63.19%,57.33%)与交通运输(33.44%,39.61%)两大部门,耕地(60.51%,66.63%)和林地(24.34%,26.78%)是固碳释氧最主要的载体;2碳平衡系数为33.40,氧平衡系数为7.83,城市经济子系统对城市生态子系统已造成巨大压力;3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1.239kg/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9kg/美元),但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721kg/美元),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4用电排碳占总排碳量11.92%,由于电全部来源于区外,造成生态责任区际转移,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对区际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223 / 22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城市碳足迹与碳循环压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英文)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刘英 ;
钟太洋 ;
丁明磊 ;
揣小伟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1) :159-176
[2]   庐山风景区碳源、碳汇的测度及均衡 [J].
周年兴 ;
黄震方 ;
梁艳艳 .
生态学报, 2013, 33 (13) :4134-4145
[3]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足迹分析 [J].
姚亮 ;
刘晶茹 ;
王如松 ;
尹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7) :2050-2058
[4]   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揣小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6) :164-170
[5]   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彭补拙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58-770
[6]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以沿海城市厦门为例 [J].
马巾英 ;
尹锴 ;
吝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8) :1808-1816
[7]   2010各国低碳经济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J].
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中心“低碳经济评价研究”课题组 .
未来与发展, 2011, 34 (05) :2-12
[8]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刘慧 ;
张永亮 ;
毕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4) :10-18
[9]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碳氧平衡分析 [J].
陈燕飞 ;
胡海波 .
城市规划, 2010, 34(S1) (S1) :136-140
[10]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048-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