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分布地质研究方法

被引:23
作者
黄伟岗
郭平
徐艳梅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剩余油; 分布; 地质;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认识剩余油、开发剩余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油层内剩余油的富集受生产动态和地质因素的双重影响,由于地质因素在开发过程的短暂时间内变化甚微,受人为影响小,用地质方法研究剩余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5 +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储层微型构造形成剩余油的水动力原因 [J].
郭德志 ;
王怀民 ;
李翠玲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1) :32-34+68
[2]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赵红静 ;
樊中海 ;
李中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79-82+11
[3]   论侧钻水平井是开采“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最重要的技术 [J].
俞启泰 .
石油学报, 2001, (04) :44-48+6
[4]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J].
魏斌 ;
陈建文 ;
郑浚茂 ;
李胜军 .
地学前缘, 2000, (04) :403-410
[5]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古地貌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J].
刘栓驹 ;
黄杰 ;
王根久 ;
王道生 .
石油学报, 1999, (02) :47-52+5
[6]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J].
俞启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46-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