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非农化及其价值损失评价研究评述与思考

被引:5
作者
任平 [1 ,2 ]
吴涛 [1 ,2 ]
周介铭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耕地资源非农化; 驱动机理; 价值损失; 补偿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评价及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耕地资源非农化系统性框架理论、动态价值评价、内在机制与补偿决策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41]   武汉市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蔡银莺 ;
张安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6) :117-121
[42]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J].
牛海鹏 ;
杨小爱 ;
张安录 ;
李明秋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01) :24-27+83
[43]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思路 [J].
陈会广 ;
吴沅箐 ;
欧名豪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3) :62-66+71
[44]   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的框架研究 [J].
陈旻 ;
方斌 ;
葛雄灿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 22 (04) :15-17+25+46
[45]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重构 [J].
牛海鹏 ;
张安录 ;
李明秋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2) :164-167
[46]   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耕地变化分析与模拟 [J].
曾凌云 ;
王钧 ;
王红亚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1) :165-170
[47]   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 [J].
王仕菊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谭丹 ;
王广洪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1) :44-50
[48]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之价值标准探讨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高艳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54-160
[49]   基于CVM的荆州市城乡结合部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 [J].
聂艳 ;
高崇辉 ;
黄建武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 (03) :1-5
[50]   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证 [J].
吴次芳 ;
杨志荣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2) :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