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获得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

被引:30
作者
杨克文 [1 ]
李光勤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关键词
受教育年限; 初婚年龄; 教育传递性; 工具变量;
D O I
10.16405/j.cnki.1004-129X.2018.06.001
中图分类号
C913.1 [恋爱、家庭、婚姻];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伴随着世界多数工业化国家出现晚婚和不婚现象,中国年轻一代的婚恋观也在发生巨变。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考察居民个体的晚婚现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使用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考察教育获得与居民初婚年龄的关系。研究发现教育获得对居民初婚年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年,居民初婚年龄上升0.11年;通过改变教育获得的度量方法后的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考虑教育获得的测量不准确、初婚年龄与教育获得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等问题,采用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仍然成立。分性别的研究发现教育获得对女性初婚年龄存在正面影响,但是对男性的影响并不稳健。分年代样本的回归发现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初婚年龄越小;出生于50年代之后的个体受教育程度对其初婚年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系数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进一步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父母的教育传递性会通过教育获得对子女的初婚年龄产生正向影响,父母的农业户口和家庭兄弟姐妹数量会通过教育获得对子女初婚年龄产生负向影响。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建议国家出台适当的政策降低居民初婚年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人口生育政策变迁与初婚风险——基于CFPS2010年调查数据 [J].
李建新 ;
王小龙 .
人口学刊, 2017, 39 (02) :18-27
[2]   筑好巢才能引好凤:农村住房投资与婚姻缔结 [J].
方丽 ;
田传浩 .
经济学(季刊), 2016, 15 (02) :571-596
[3]   教育中的社区效应和同伴效应:方法、证据及政策启示 [J].
郑磊 .
教育学报, 2015, 11 (05) :99-110
[4]   谁被“剩”下了?——对我国“大龄未婚”问题的再思考 [J].
刘爽 ;
蔡圣晗 .
青年研究, 2015, (04) :76-84+96
[5]   我国人口初婚风险影响因素及其变迁——基于CGSS2010的研究 [J].
刘爽 ;
高华 .
南方人口, 2015, 30 (01) :1-14+46
[6]   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剩女?剩男? [J].
吴要武 ;
刘倩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1) :5-30
[7]   收入和子女数量对城市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大连市的实证研究 [J].
谷宏伟 ;
杨秋平 .
宏观经济研究, 2014, (05) :127-134
[8]   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王甫勤 ;
时怡雯 .
社会, 2014, 34 (01) :175-195
[9]   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06的研究 [J].
王鹏 ;
吴愈晓 .
社会, 2013, 33 (03) :89-110
[10]   中国城乡居民的中学教育分流与职业地位获得 [J].
王威海 ;
顾源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4) :48-6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