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效果评价

被引:7
作者
谢玉银 [1 ,2 ,3 ]
侯吉瑞 [1 ,2 ,3 ]
张建忠 [1 ,2 ,3 ]
谢东海 [1 ,2 ,3 ]
任飞 [4 ]
张玥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2] 中国石油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室
[3] 教育部油田开发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低质量浓度; 表面活性剂; 化学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界面张力; 粘度; 粘弹性;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1.018
中图分类号
TE357.4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以往为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大多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1 000~3 000 mg/L,不仅增加了成本且未必能取得好的驱油效果。为了探究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设计了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2mN/m数量级及以下,加碱后,界面张力更低;碱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对聚合物的粘度和粘弹性产生影响,碱在较高温度下会大幅度降低复合体系的粘度和粘弹性。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在所选择的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均可提高采收率19.5%以上,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21.8%以上。这表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驱油效果很好。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116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表面活性剂/疏水缔合聚合物二元体系流变性研究.[D].赵丹.西南石油大学.2010, 04
[2]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动态驱油实验研究 [J].
闫文华 ;
姚振杰 ;
石晓博 ;
吴安东 ;
潘文辉 .
特种油气藏, 2013, 20 (02) :102-104+114+156
[3]   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以河南油区双河油田北块H3Ⅳ1—3层系为例 [J].
苏建栋 ;
黄金山 ;
邱坤态 ;
孙宜丽 ;
李岩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2) :91-94+98+117
[4]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性质对再利用效果的影响 [J].
杨帅 ;
戴彩丽 ;
张健 ;
姜维东 ;
张艳辉 ;
闫立朋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5) :65-68+115
[5]   缔合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运移特征 [J].
宋新旺 ;
李哲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4) :50-52+114
[6]   以渤海A油田为例分析聚合物驱注入压力 [J].
谢晓庆 ;
张贤松 ;
冯国智 ;
何春百 .
断块油气田, 2012, 19 (02) :195-198+202
[7]   双河油田IV5-11层系复合驱油体系实验研究 [J].
张同凯 ;
李永环 ;
赵凤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62-65+115
[8]   大庆油田南一区葡Ⅰ组油层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注入参数优选 [J].
李丽丽 ;
梁云龙 ;
刘远亮 ;
宋考平 ;
高丽 .
特种油气藏, 2011, 18 (01) :70-72+138
[9]   碱和表面活性剂影响聚合物溶液性质实验研究 [J].
姜维东 ;
王洪涛 ;
赵兰兰 ;
卢祥国 .
中国海上油气, 2007, (05) :323-326
[10]   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沈平平 ;
袁士义 ;
邓宝荣 ;
宋杰 ;
沈奎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S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