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气藏两种气源生气史及相对贡献
被引:1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吉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建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川东北;
飞仙关组;
油裂解气;
化学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西部发现的大量天然气多具有干酪根降解和原油裂解两种裂解气特征,选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低的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灰岩样品和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灰岩抽提油样,设计并完成了有机质成油、成气和油成气模拟实验,以考察这两种裂解气气源生气史和其对气藏的贡献。根据热模拟实验结果建立并标定了干酪根生油、生气及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评价了川东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生油史、生气史及三叠系飞仙关组古油藏裂解成气史。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主要生油时期为距今210190 Ma,主要生气期为距今205185 Ma(印支晚期),三叠系飞仙关组油裂解生气主要时期为距今165150 Ma。根据两种裂解气的生气史,初步估算了两种裂解气的相对贡献,其中干酪根生气和油裂解生气相对比例分别为17%和83%。图3表1参40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J].
刘昭茜
;
梅廉夫
;
郭彤楼
;
凡元芳
;
汤济广
;
沈传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52-561

刘昭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梅廉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传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成藏模式及勘探思路
[J].
赵宗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92-703

赵宗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三期成烃成藏过程
[J].
秦建中
;
孟庆强
;
付小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48-556

秦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小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4]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8-156+163

陈宗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9-18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红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朱光有
;
张兴阳
;
张宝民
;
陈建平
;
张斌
.
科学通报,
2007, (S1)
:19-3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狄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朱光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张兴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张宝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J].
孙玮
;
刘树根
;
马永生
;
蔡勋育
;
徐国盛
;
王国芝
;
雍自权
;
袁海锋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53-115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国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国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雍自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袁海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盘昌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8]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41-75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9]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一刚
.
地质论评,
2006, (05)
:708-718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一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0]
油裂解生气是海相气源灶高效成气的重要途径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王云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5)
:589-595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兆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红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