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1819年华北平原水旱灾害社会响应方式的转变

被引:9
作者
萧凌波 [1 ]
方修琦 [2 ]
黄欢 [2 ]
魏柱灯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1780-1819年; 华北平原; 水旱灾害; 社会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的社会响应典型案例重建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1780-1819年间华北平原发生的4次典型水旱灾害(1785、1792、1813年旱灾及1801年水灾),基于清代档案资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提取代用指标,对其灾情严重程度、政府救灾力度和灾民行为进行了量化描述和对比分析,发现:①4次灾害中赈济密度(赈灾物资数/成灾州县数)逐次下降,1813年旱灾中降至不足1785年旱灾的1/6,政府救灾力度遭到严重削弱;②灾民行为日益失控,从1792年旱灾和1801年水灾中的大规模跨区域迁徙,发展到1813年旱灾中大量加入盗匪和起义军,走向暴力。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在自然(气候突变、灾害增多)、社会(政府财政危机、人地矛盾激化)不利背景之下,政府与灾民的互动关系日趋消极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7+102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近300年来3次大旱灾的灾情及原因比较 [J].
曾早早 ;
方修琦 ;
叶瑜 ;
张学珍 ;
萧凌波 .
灾害学, 2009, 24 (02) :116-122
[2]   试论乾隆十二年山东水灾与灾后应对 [J].
穆崟臣 .
古今农业, 2008, (04) :71-78
[4]  
嘉庆六、七年直隶地区水灾和政府的救灾活动述评[J]. 王秀玲.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00)
[5]   清代粥厂述论 [J].
王林 .
理论学刊, 2007, (04) :111-115
[6]   极端气候事件-移民开垦-政策管理的互动——1661~1680年东北移民开垦对华北水旱灾的异地响应 [J].
方修琦 ;
叶瑜 ;
曾早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7) :680-688
[7]   咸丰六年江南大旱与社会应对 [J].
冯贤亮 .
社会科学, 2006, (07) :162-170
[8]   黄河中下游地区过去300年降水变化 [J].
郑景云 ;
郝志新 ;
葛全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8) :765-774
[9]   嘉庆云南大饥荒(1815—1817)与坦博拉火山喷发 [J].
杨煜达 ;
满志敏 ;
郑景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79-85
[10]   清代山东地区的人地矛盾与农业危机 [J].
孙百亮 .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5)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