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00年来3次大旱灾的灾情及原因比较

被引:17
作者
曾早早 [1 ]
方修琦 [1 ,2 ]
叶瑜 [1 ]
张学珍 [1 ]
萧凌波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旱灾; 影响; 历史时期;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史料和历史文献,选取过去300年中发生在乾隆后期(1784-1786)、光绪初年(1875-1878)和民国时期(1927-1930)的3次严重旱灾,从旱灾的时空发展过程、发生时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旱情的严重程度而言,3次旱灾都可谓过去300年间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极端气候事件,但由于各次旱灾的受灾中心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环境承载力)有优劣之分,旱灾发生时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人均粮食占有量、政府粮食储备、财政情况等)造成的防灾御灾能力有高下之别,在不同层面上左右了3次旱灾的灾情,从而使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J].
张德二 .
科技导报, 2004, (08) :47-49
[2]   中国中西部地区树木年轮对20世纪20年代干旱灾害的指示 [J].
梁尔源 ;
邵雪梅 ;
黄磊 ;
王丽丽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4) :111-116
[3]   对1928年陕甘灾荒及救济的考察 [J].
陈晓锋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4, (02) :79-84
[4]   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方修琦 ;
葛全胜 ;
郑景云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85-94
[5]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J].
王静爱 ;
孙恒 ;
徐伟 ;
周俊菊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2) :1-6
[6]   1928--1930年旱灾后关中地区种植结构之变迁 [J].
郑磊 .
中国农史, 2001, (03) :51-61
[8]   21世纪中国的自然灾害发展趋势──以地震和旱涝灾害为例 [J].
聂高众 ;
高建国 .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249-261
[9]   相对温暖气候背景下的历史旱灾──1784~1787年典型灾例 [J].
张德二 .
地理学报, 2000, (S1) :106-112
[10]   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 [J].
杨剑利 .
清史研究, 2000, (04)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