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热异常及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被引:37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赵文智
王红军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代; 地热梯度; 热演化; 烃源岩; 生烃门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合理设定热模拟边界条件前提下,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晚侏罗世,盆地大部分地区中生界地热梯度为4.3~4.6℃/100m,但在庆阳、西峰及其西南部分地区达到5.7℃/100m。结合热流与地壳厚度关系及地震、重力、磁法方面证据,认为造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温异常的最可能的热事件模式是全盆范围的地壳减薄与局部地区隐伏岩浆体加热的叠加。在热异常背景下,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层在侏罗纪埋深达到1600m便可成熟排烃,大规模生烃期在早白垩世。较长的排烃期与埋藏过程中构造的调整是造成油气多期充注的主要原因。图5表2参21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王兆明 ;
周波 .
地质学报, 2006, (05) :685-693
[2]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J].
任战利 ;
张盛 ;
高胜利 ;
崔军平 ;
刘新社 .
地质学报, 2006, (05) :674-684
[3]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 [J].
武明辉 ;
张刘平 ;
罗晓容 ;
毛明陆 ;
杨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33-36
[4]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汪泽成 ;
董大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5
[5]   特低渗透砂岩微裂缝分布研究方法探索 [J].
王景 ;
凌升阶 ;
南中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51-53
[6]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热场特征与有机质成熟史 [J].
周江羽 ;
吴冲龙 ;
韩志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1) :20-24
[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砂岩的古地温及成岩阶段 [J].
柳益群 ;
李文厚 ;
冯乔 .
地质学报, 1997, (01) :65-74
[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 [J].
赵孟为 .
石油学报, 1996, (02) :15-23
[9]  
邢集善,叶志光,孙振国,吴洪武,陈昌武,李金花,宋虹.山西板内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初探[J].山西地质,1991(01)
[10]  
王瑜著.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造山带与盆地的演化及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