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50
作者:

陈瑞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罗晓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陈占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王兆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生烃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地演化中地层的沉积与剥蚀及盆地的历史构造形态变动是盆地分析及其矿产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到盆地西部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段性和估算中生代三叠纪以来抬升剥蚀事件强度所需选择合理方法的重要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应用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估算结果发现,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等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剥蚀强度分布与盆地演化模拟结果表明,盆地自三叠纪以来的构造变动表现为一掀斜过程;对盆地三叠系油气生成、运聚的影响分析认为,三叠系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前已生烃,掀斜构造演化过程使油气运移指向盆地东部及东南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37 - 74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红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庆南地区中生界构造演化及勘探前景浅析[J]. 天然气工业, 2001, (S1) : 30 - 34+9李江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华北石油局规划院
- [3]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 123 - 127+136罗静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张成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阎世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武富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李玉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 [4]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热场特征与有机质成熟史[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1) : 20 - 24周江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冲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志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5] 鄂尔多斯古构造应力场与中部大气田的联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4) : 9 - 17+92吴冲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周江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J]. 科学通报, 1997, (03) : 306 - 30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小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龚革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刘顺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
-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初次运移特征[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 8 - 11+4刘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学院金晓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学院雷天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学院
- [8]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在恢复盆地沉降抬升史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S1) : 238 - 24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J]. 石油学报, 1996, (02) : 15 - 23赵孟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德国哥廷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
- [10] 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6, (01) : 3 - 14刘世安,黄忠信,陈延,王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呼和浩特水利部牧区水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