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50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陈占坤
王兆明
周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生烃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地演化中地层的沉积与剥蚀及盆地的历史构造形态变动是盆地分析及其矿产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到盆地西部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段性和估算中生代三叠纪以来抬升剥蚀事件强度所需选择合理方法的重要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应用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估算结果发现,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等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剥蚀强度分布与盆地演化模拟结果表明,盆地自三叠纪以来的构造变动表现为一掀斜过程;对盆地三叠系油气生成、运聚的影响分析认为,三叠系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前已生烃,掀斜构造演化过程使油气运移指向盆地东部及东南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