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与分区研究

被引:20
作者
向旬 [1 ]
王冀 [2 ]
王绪鑫 [3 ]
徐琪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鞍山市气象台
[4] 民航江苏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聚类统计检验; 旋转主分量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1—2000年全国550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出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并对两个指数分别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指数的前2种模态基本代表了该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全区为一致的增加和减少趋势,并且在时间变化上存在着明显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REOF和CAST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进行分区,将全国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分别分成11个和10个变化区。经过验证发现该方法既克服了前者确定荷载值界限的主观性,又避免了后者选择气候中心的不确定性,使区划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一种新的气候分型区划方法 [J].
丁裕国 ;
张耀存 ;
刘吉峰 .
大气科学, 2007, (01) :129-136
[2]   近44年云南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姚愚 ;
李晓鹏 ;
闫丽萍 ;
罗园 ;
李卫红 ;
李毅巍 .
气象, 2006, (10) :81-87
[3]   近55年中国大陆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 [J].
向辽元 ;
.
气象, 2006, (06) :44-47
[4]   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 [J].
刘吉峰 ;
李世杰 ;
丁裕国 ;
姚书春 .
山地学报, 2006, (03) :291-297
[5]   一种用于中国年最高(低)气温区划的新的聚类方法 [J].
刘吉峰 ;
李世杰 ;
丁裕国 ;
陆其峰 .
高原气象, 2005, (06) :966-973
[6]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J].
任国玉 ;
初子莹 ;
周雅清 ;
徐铭志 ;
王颖 ;
唐国利 ;
翟盘茂 ;
邵雪梅 ;
张爱英 ;
陈正洪 ;
郭军 ;
刘洪滨 ;
周江兴 ;
赵宗慈 ;
张莉 ;
白虎志 ;
刘学峰 ;
唐红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01-716
[7]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J].
丁一汇,戴晓苏 .
气象, 1994, (12) :19-26
[8]   近40年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J].
江志红,丁裕国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4, (01) :73-78
[9]   1921—1990年我国气温序列及变化趋势 [J].
唐国利 ;
林学椿 .
气象, 1992, (07) :3-6
[10]   近39年中国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J].
赵宗慈 .
气象, 1991, (04) :14-17